2019-04-08 11:20:0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4次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文指出,2000~2016年,全球人预期寿命平均增加了5.5岁,但贫富国家差距大,男女性差距大。
所谓的预期寿命平均增加5.5岁,简而言之就是指,一个2000年出生的人,预期可以活到66.5岁,而一个2016年出生的人预期能活到72岁。
中国在1990~2016年间,期望寿命增加了近10岁,由67.0岁增至76.4岁。
此外,如果按完全健康地生活的年数来看,2000~2016年,全球则从2000年的平均58.5岁提高到2016年的63.3岁。
但是WHO指出,尽管有所成绩,但贫穷国家人群的预期寿命要比富裕国家低18.1岁。
比如非洲东南部的莱索托,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52岁,而瑞士则超过了83岁,日本超过了84岁。
WHO指出,在富裕国家死亡者多为老者,而在贫穷国家,3例死亡中就有1例为5岁以下儿童。
出生在低收入国家的儿童,每14人即有一人将在五岁之前死亡。
除了贫富差距外,男女差距也较为惊人,全球各地女性的寿命均长于男性。
以2016年为例,这年出生的女性预计可平均活到74.2岁,而男性则平均年龄为69.8岁。
男女寿命差异主要有三个原因:男性在生物学上较女性脆弱;女性比男性更关注健康,更多前往寻医问药;男性危险行为多于女性。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自杀率,男性女性高75%;道路交通伤害造成的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2倍;谋杀所造成的死亡,男性比女性高出4倍;30岁男性在70岁之前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率比女性高44%。
不过女性和女性也不一样,贫穷国家每41位女性就有1人死于孕产,而富国则每3300位女性有1人因此而亡。
除了贫富、男女差异,最让人遗憾的是战乱所致的预期寿命的缩减。
遭受8年冲突的叙利亚,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73岁降低至2016年的36.8岁。
逊于战乱的就是慢性病以及危险因素的流行,比如美国人受肥胖等所赐,预期寿命就从2014年的79岁降低至2016年的78.5岁。
来源:
[1] WHO官网
[2] 曾新颖,齐金蕾,殷鹏,等.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8,33: 1147-115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