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12:55:17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0次
近期,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接连“挨批”。美国心血管病预防新指南认为,绝大多数人不应该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仅建议心血管病高危、出血风险低的40~70岁人群以低剂量应用。
5月13日,JAMA神经病学子刊在线发表的一项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Meta分析又给予阿司匹林“当头一棒”。
该分析显示,无心血管病的人如每天服用低剂量(75~100 mg),脑出血风险明显增加,亚洲人、瘦人脑出血风险尤其高。
研究者指出,在阿司匹林相关的各种大出血事件中,脑出血受到特别关注,因为脑出血与死亡风险增加健康状况变差强烈相关。
尽管低剂量阿司匹林的脑出血绝对风险不算太高,但有显著意义。每1000例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患者中,会额外发生2例脑出血事件。
研究者表示,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获益并不明确,脑出血往往可致死、致残,而很多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生风险较低,脑出血带来的不良后果可能会超过阿司匹林的潜在益处。
因此,没有心血管病的人要慎用阿司匹林。
研究人员对13项相关研究、共13.4万多例患者数据进行了分析,ARRIVE、ASCEND、ASPREE等研究包括在内。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阿司匹林组的脑出血风险增加了37%,其中
硬膜下和硬膜外出血风险相对最高(RR=1.53),蛛网膜下腔出血(RR=1.13)相对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人群如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脑出血风险尤其高。亚洲人群相关研究中,阿司匹林组的脑出血风险较对照组增加84%,而在非亚洲人群研究中,阿司匹林组脑出血风险并未显著增加(RR=1.14,P=0.30)。
研究人员指出,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亚洲人中淀粉样脑血管病变患病率较高,血压控制率低,吸烟率较高;还有,亚洲人爱吃鱼,而鱼中富含的ω-3脂肪酸有轻微抗栓效果;还有环境因素等。
另外,在体重偏轻的人中,阿司匹林组的脑出血风险也明显增加。在体重指数(BMI)低于25 kg/m2的人群中,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者脑出血风险增加84%,而BMI≥25 kg/m2的人群中脑出血风险未显著增加(RR=1.08,P=0.64)。
研究者表示,体重偏低的人往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较低,而这些都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来源:Wen-Yi Huang, et al. Frequency of Intracanial Hemorrhage With Low-Dose Aspirin in Individuals Without Symptoma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May 13, 2019. doi: 10.1001/jamaneurol.2019.112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