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8 22:36:1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7次
阜外医院周宪梁教授等人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不同降压治疗方案对日间和夜间的血压控制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总体上,不论单用还是两药联用,基于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方案在日间血压控制方面更优,而基于利尿剂的降压方案对夜间血压控制的效果较好。
研究者表示,该研究结果说明,在血压控制效果方面,老的降压药物并不劣于新型降压药物。
研究者从我国16个省市的58个中心纳入1920例≥60岁的门诊高血压患者,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评估不同降压治疗方案对血压控制的效果。血压控制目标为:24小时、日间、夜间平均血压分别<130/80、135/85、120/70 mmHg。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岁,近六成为女士。
研究显示,近2/3(64.7%)的患者应用单药治疗,26.7%的患者接受联合降压治疗,其余患者未治疗。
单药治疗比较
在五大类主要降压药物中,钙拮抗剂是应用最多的单药,占60.3%,其中以氨氯地平为主(占58.1%);23.3%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6.4%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6.2%应用β受体阻滞剂;3.6%应用利尿剂。
日间血压控制:β受体阻滞剂对日间血压的控制率最高,达59.7%;利尿剂对日间血压的控制率最低,仅40%。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日间血压得到控制的可能性是应用利尿剂者的2.22倍。
夜间血压控制:利尿剂对夜间血压的控制效果最好,控制率为33.3%;钙拮抗剂效果最差,控制率仅18%。与应用利尿剂者相比,应用钙拮抗剂者夜间血压得到控制的可能性低59%。
勺型血压曲线:在达到勺型血压曲线方面,利尿剂效果最好,33.3%应用利尿剂者为勺型血压;β受体阻滞剂效果最差,仅16.9%的患者为勺型血压。与应用利尿剂者相比,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达到勺型血压的可能性低62%。
另外,β受体阻滞剂对24小时平均血压控制率也最高,达46.8%。
两药联用比较
RAS抑制剂+钙拮抗剂是应用最多的两药联合降压方案,占56.5%;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以及RAS抑制剂+利尿剂,分别占17.2%和15.6%;
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仅占10.7%。
日间血压控制:与其他联用方案相比,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对血压的整体控制效果最好,对日间血压的控制效果最好(55.7%),RAS抑制剂+钙拮抗剂控制效果最差(41.7%)。
夜间血压控制:RAS抑制剂+利尿剂对夜间血压的控制效果最好(35%),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效果最差(10.9%,OR=0.24)。
勺型血压曲线:在获得勺型血压曲线方面,RAS抑制剂+利尿剂的效果也倾向于最好(23.8%),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则相对最差(20%)。
来源:Lu PP, Meng X, Zhang Y, et al. Twenty-four-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changes in older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receiving monotherapy or dual combination antihypertensive drug therapy. J Geriatr Cardiol, 2019, 16(4): 354-36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