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BMJ刊登上海中山医院联合多国学者文章:多吃红肉,早死风险高,坚果、鱼肉、全谷物是最佳替代食物

2019-06-17 21:29:3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5次

既往一大堆证据表明,红肉尤其加工红肉,与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肾病、某些癌症甚至死亡风险增加紧密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红肉是可能致癌物,而香肠、培根、热狗等加工肉类是致癌物。

 

61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Yan Zheng等人联合美国、西班牙研究人员,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再次证实,红肉尤其加工红肉吃得较多的人,死亡风险会明显增加。

 

分析结果显示,8年内,每天红肉摄入总量至少增加半份(猪肉、牛肉或羊肉43 g)的人,随后8年内死亡的风险比每天红肉摄入量不变的人增加10%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发现,如果用坚果、鱼肉、全谷物、蔬菜、去皮禽肉、奶制品、鸡蛋等相对健康的食物来替代红肉,死亡风险会降低6%~19%。其中,坚果、鱼肉、全谷物是最佳替代食物,可将死亡风险降低10%以上。

 

但不久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普渡大学联合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用健康的植物蛋白替代红肉更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不建议用鱼肉替代红肉,低质量碳水化合物当然也不行。

 

这项新研究分析了美国护士健康研究和健康专业人士随访研究两个前瞻性研究队列1986~2010年期间的随访数据,其中前者纳入5.3万名女士,后者纳入2.8万名男士,这些人在入选时都没有心血管病或癌症。

 

120万人年随访期间,14 019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于心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病变。

 

研究者发现,8年期间,不论在女士还是男士中,与红肉摄入量维持不变的人比较,红肉摄入总量增加的人,在随后的8年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校正年龄、种族、吸烟、饮酒以及基线红肉摄入量等其他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8年内,每天红肉摄入总量至少增加半份的人,则随后8年内的死亡风险比红肉摄入量不变的人增加10%

 

加工红肉和未加工红肉每天摄入量至少增加半份的人,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3%9%

 

在不同年龄、体力活动量、饮食质量评分、吸烟状态、饮酒量的亚组人群中,上述关联均一致存在。

 

另外,研究者发现,如果每天的红肉摄入总量至少减少半份,死亡风险并没有降低。

 

然而,在减少红肉的同时,如果增加全谷物、蔬菜、坚果、鱼肉、去皮禽肉、奶制品、鸡蛋等的摄入量,随后8年内死亡风险可降低6%~19%,其中以坚果(HR=0.81)、鱼肉(HR=0.83)、全谷物(HR=0.88)替代红肉时获益最大。

 

如果用上述相对健康的食物来替代加工红肉,死亡风险最高可降低26%,坚果(HR=0.74)和鱼肉(HR=0.75)最佳。

 

在该研究中,一份未加工红肉为85 g,一份培根(火腿)相当于13 g,一份热狗为45 g,香肠、腊肠等其他加工红肉一份为28 g

 

研究者报告,1986~2006年,总体上女士和男士中红肉摄入量均有所减少,女士中减少得更明显,但男士中加工红肉摄入量保持不变,大概每天10 g

 

来源:

[1]Yan Zheng, et al. Association of changes in red meat consumption with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US women andmen: 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BMJ. Published online June 12, 2019. DOI:10.1136/bmj.l2110

[2]Marta Guasch-Ferré, et al.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Red Meat Consumption in Comparison With Various Comparison Diet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8 Apr 201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