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8 22:43:1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3次
根据JACC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后仍有心力衰竭症状,使用CRT无获益。但是对于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延迟(NICD)患者,那些长QRS的患者很可能从CRT中获益。
目前,大多数关于心衰患者CRT治疗的研究都集中在最常见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这项新的研究集中于两种不太常见的心脏传导异常性疾病: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和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延迟(NICD),通常被称为“非LBBB”。
众所周知,CRT可以改善LBBB患者的心脏功能,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RBBB或NICD患者使用。
尽管缺乏证据证明其在这些患者中的有效性,但目前指南建议,当合并非LBBB的心力衰竭患者在药物治疗后仍然出现呼吸短促或劳累等心衰症状时,可尝试CRT。
该研究在5954例植入除颤器的NICD或RBBB老年患者中,研究发现,QRS超过150 ms的NICD患者对CRT-D反应最好,在这些患者中,CRT-D与3年的死亡风险降低、任何原因再入院以及心脏疾病再入院有关。
与同一组植入ICD的患者相比。在RBBB患者中,无论其QRS持续时间长短,CRT-D与ICD相比没有带来更好的结局。
该研究的同期述评指出,该研究的结果挑战了我们将CRT候选患者分为非LBBB和LBBB这两类的惯例。
来源:Hiro Kawata, et al.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Defibrillator Therapy for Nonspecific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 Versus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J Am Coll Cardiol. 2019. DOI: 10.1016/j.jacc.2019.04.02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