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2 12:54:2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1次
人们对于“算命”这样的事情总是乐此不彼,但通过计算患病的风险,通过使用预测模型计算一个人的发病危险,也是一种“算命”,这是一种更为科学的“算命”。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发布特别报告,强调风险评估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关键措施。
报告指出,应用评估工具,可发现10年心血管病发病高风险者,以启动他汀和降压药物治疗,达到合适的获益风险比。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也指出,评估心血管病风险,并进行风险分层,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的基础。
中国指南建议采用China-PAR模型,该模型包括性别、年龄、现居住地(城市或农村)、地域(北方或南方,以长江为界)、腰围、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当前血压水平、是否服用降压药、是否患有糖尿病、现在是否吸烟,是否有心血管病家族史。
中国指南指出,如果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10.0%,可视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发病风险为 5.0%~9.9% 可视为中危人群;小于5.0%为低危人群。
中国居民可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www.cvdrisk.com.cn,即进入“心脑血管风险评估”网站主页。
其中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和终生风险评估软件和上述网站免费使用,通过网站或“心脑血管风险”手机 APP 评估工具,可方便、快捷进行心血管病 10 年风险和终生风险评估。
美国目前使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是风险评估方程 (PCE),但该工具用于美国之外的种群有些不适宜,如中国、日本等东亚人,会高估其心血管病风险。
2018年美国胆固醇管理指南中,患者10年心血管病风险在5%~7.5%认为是在临界风险,一定条件下,或会考虑处方他汀类药物;对于中危(7.5%~<20%)患者考虑启动中高强度他汀指导;对于高危(≥20%)患者,则考虑给予强化他汀治疗。
2017年高血压管理指南中,若10年风险<10%,采用非药物治疗;≥10%,则同时启动降压治疗。
具体到个体而言,应从计算10年心脑血管病风险开始,这个评估医患沟通应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严重性及控制状况、风险增加的因素、生活方式改善、他汀及降压药物应用的潜在获益和风险等。
在心血管疾病短期风险评估中,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年轻人或者危险因素水平轻度升高者,心血管病10年风险通常处于中、低危水平。仅评估10年风险不足以指导长期(15~30年 )或者终生心血管病预防和管理。
终生风险是指人在一生中(至 85 岁 )发生心血管病的累积风险。中国和美国均推荐,对于<40岁的年轻人,终生风险评估比10年风险评估更为适宜。
对于40~75岁且10年心血管病风险在5%~20%的人群,家族史等个体化背景、终生风险、冠脉钙化评分等都有利于进行个体精细化危险分层。
来源:
[1] Lloyd-Jones DM, et al. Use of Risk Assessment Tools to Guide Decision-Making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2019, 139(25): e1162-e1177.
[2]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编写联合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3: 4-2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