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23:10:4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5次
挪威学者在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研究称,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代,人群的体重大幅增加,在具有较高肥胖遗传倾向的人群中更为明显,人越来越肥胖是基因易感性和环境变化的综合影响的结果。
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无论是遗传性体质还是非遗传性体质,他们的体重都在增加。
研究者称,这意味着环境仍然是导致肥胖流行的主要因素,环境变得越来越让人易发胖。
研究纳入诺德-恩德拉格健康研究中13-80岁近12万人的数据,这些人在1963~2008年间重复进行了身高和体重测量。其中,67305人被纳入了遗传倾向和体重指数的关联分析。分析了50年来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并根据遗传倾向评估环境对体重指数的影响。
在考虑了潜在的影响因素后,数据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些人的体重指数显著增加。而且,与年龄较大的出生队列相比,1970年之后出生的那些人在年轻成年时的体重指数已经大幅度提高。
受试者被分为五组,第1组有最高的肥胖易感性,第5组的肥胖易感性最低。
这两个组在每十年及所有年龄段的体重指数的差异很大,并且这种差异从60年代到2000年代越来越大。
例如,对于35岁男性,在20世纪60年代,最易受遗传因素影响者的体重指数比最不易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男性高1.20 kg/m2,而到了2000年代,则差异为2.09 kg/m2。同年龄的女性的体重指数相应差异分别为1.77 kg/m2和2.58 kg/m2。
因此,研究者指出,在2000年代,男性和女性的体重指数分别增加了0.89 kg/m2 和0.81 kg/m2,这归因于基因与本土环境的相互作用。
来源: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genes onbody mass index during the obesity epidemic: longitudinal findings from the HUNT Study, BMJ (2019). DOI: 10.1136/bmj.l406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