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8 23:08:0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0次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刊登中国CDC学者发表的横断面研究数据显示,从1982年至2012年的三十年间,我国人群的饮食结构中,虽然钠盐和精制谷物摄入量减少,但是饮食西方化明显,同时国人的血压和体重增加明显,从而导致较高的心脏代谢疾病的高风险。
该研究数据显示,从1982年至2012年,我国人群的钠盐摄入量降低20.0%,精制谷物的摄入量减少25.5%,同时ω-3脂肪酸、水果、坚果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略有增加。
与此同时,研究者还发现,中国人群饮食模式的西方化明显,包括全谷类和蔬菜的摄入减少,红肉、经加工肉和含糖饮料、饱和脂肪酸和酒的摄入增加。
研究者认为,中国人群饮食模式已经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转变为高脂肪饮食。
1982年,碳水化合物占研究人群总能量摄入的80.8%,而1992年、2002年和2010-12年分别占总能量摄入的74.4%、62.8%和55.9%。
另外,从1982年到2012年,中国人群的总能量摄入量大幅下降,1982年,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为2783 kcal,在2010-2012年,则降至 2064 kcal。
研究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国人体力活动水平的大幅下降。
高钠盐摄入是导致心脏代谢性疾病的主要饮食危险因素。在1982年,高钠盐摄入的PAF为27.0%,到2010-2012年,降至17.3%。
2010-2012年,红肉、加工肉、精制谷物和含糖饮料的高摄入量和低脂乳制品的低摄入量也与心脏代谢死亡率相关。
据作者估计,中国因饮食不健康(12种饮食风险因素组合)导致的心脏代谢死亡率从1982年的62.2%下降到2012年的51.0%,但绝对数字从107万增加到151万。
2010-2012年,在所有12种饮食中,高钠盐摄入(17.3%)、吃水果少(11.5%)和ω-3脂肪酸摄入低(9.7%)是导致心脏代谢死亡的最重要的三大危险因素。
研究者还分析,从1982年至2012年,中国人群BMI和收缩压均有显著增加,体重指数增加2.8kg/m2(从1982年的21.1 kg/m2增至2012年的23.9 kg/m2),平均收缩压升高8mmHg(从1982年的115 mmHg增至2012年的123 mmHg)。
据研究者估计,2010-2012年,有33万人死于高体重指数,1100万人死于收缩压升高。
这项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首次在人群水平分析了心脏代谢死亡率与总体饮食模式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使用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0-12年中国国家营养数据,分析了204802名20岁或20岁以上的成年人的全国代表性样本。
来源:Yunahe,et al. The dietary transi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metabolic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adults, 1982–2012: 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study.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9, 7: 540-54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