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全国介入学员注意!请报名10月介入考试

2019-08-22 20:47:3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5次

根据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工作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定于2019年10月10日、10月13日组织开展2019年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项目考核工作。

 

考核专业

 

包括冠心病介入、结构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心律失常介入(导管消融)、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四个专业。

 

考核对象

 

在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完成培训且基地考核合格的第十三期学员及第十一至十二期需要补考的学员。每人最多可报考三个专业的考试。

 


(学员报考所学专业说明:如参加心律失常专业培训的学员,此次可以报考“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和“心律失常(器械植入)”;如仅参加“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或“心律失常(器械植入)”其中一个专业的培训,此次考试只能报相应专业。)

 

考核时间及方式

 

日期

考试项目

考试时间

地点

10月10日

冠心病介入

8:30-10:00

 

国家会议中心宴会C厅

心律失常介入(导管消融)

11:00-12:30

冠心病介入

13:30-15:00

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

16:00-17:30

10月13日

冠心病介入

8:30-10:00

 

国家会议中心宴会C厅

结构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

11:00-12:30

心律失常介入(导管消融)

13:30-15:00

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

16:00-17:30

 

考核方式

 

本次考核采取集中在线考核方式,学员需携带笔记本电脑,并提前充电以备90分钟考试使用。进入考场后,根据考官指令进入答题页面开始作答,考核内容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报名流程

 

2019年8月26日-2019年9月23日,学员登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管理信息网”(http://www.mta.org.cn);点击“培训学员登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注:必须用报名培训时被录取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进入2019年考核报名系统后,完善个人信息,进行相关考核报名工作。逾期不予补报。

 

2019年9月24日-9月27日,系统将根据报名人数对报考学员随机进行考场分配,最终生成准考信息。

 

2019年9月28日-10月8日,学员可登录网站打印准考证,准考证由16位数字组成,网址:(http://www.mta.org.cn),并认真查看准考证信息及相关考试须知,带齐考试相关物品。

 

其他事项

 

此次考核不收取报名及考核费用,考生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

 

考试分数线由项目专家组根据考试情况进行划定,最终考试成绩由医院研究所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信息网上进行公布;

 

考试成绩合格者由医院研究所发放“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结业证书。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医院研究所:杨蕾、孙晓宇、李娜

联系电话: 010-81138561、81138508、81138558

电子邮箱:xxgjr@163.com


附件: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考核大纲(2019版)



冠心病介入专业考核大纲(2019年版)

 


 

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作为一名冠状动脉介入医生,仅仅掌握一定的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了一定数量的介入操作还不够,还应遵循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具备多学科合作能力,有效地与患者和不同学科的医生沟通,遵循医学证据和指南,并致力于质量提升。

 

为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组根据冠心病介入专业考核要求,制定本专业考核大纲,作为试题命制和备考依据。

 

1.冠心病基础和临床知识

 

1.1掌握正常的冠脉解剖、变异和先天性异常。


1.2熟悉冠脉/心肌血流(包括供血范围、血液动力学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生理学。


1.3熟悉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学。


1.4掌握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原因、评价手段、病理生理和鉴别诊断。


1.5掌握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标准、临床评估、治疗原则、介入治疗适应证。


1.6掌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概念及分型和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1.7掌握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危险分层、诊断和治疗原则,就诊至开通时间对再灌注选择和结局的影响。


1.8掌握凝血过程及临床监测指标、PCI围手术期间所使用的抗血小板药(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膜糖蛋b/a受体拮抗剂等)、抗凝药(肝素、低分子肝素、比伐卢定、磺达肝癸钠等)、溶栓药物的指证、风险和临床药理学。


1.9掌握PCI、药物治疗和搭桥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10掌握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他汀等]和其他二级预防措施。


1.11掌握急、慢性心衰的症状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对再灌注选择策略和PCI决策的影响。


1.12掌握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2.冠心病介入诊疗的基础知识

 

2.1掌握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专用器械和技巧,比如X线防护、放射安全、以及减少患者、术者和导管室工作人员放射暴露的手段;保证患者安全性的设备(生理记录仪、压力传感器和除颤器等);造影剂基本知识。

 

2.2掌握PCI相关并发症和出血的危险因素、识别和处理(如夹层、血栓、穿孔、栓塞和压塞),外周血管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腹膜后出血、动静脉瘘和卒中等),以及全身并发症(如急性肺水肿、对比剂肾病)和预防措施。

 

2.3掌握不同血管入路的优缺点。

 

2.4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标准投照角度、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最佳暴露体位、冠状动脉各节段命名及其解剖标志,冠状动脉病变评价方法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病变分型,评估病变的功能学意义,判断 PCI(包括 PCI 的方式 )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药物治疗的风险获益比。

 

2.5掌握导管室内评估冠脉病变功能学意义的方法。

 

2.6掌握造影导管、导引导管、导引导丝的选择原则,以及球囊和支架的分类及选择原则。

 

2.7掌握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

 

2.8掌握慢性闭塞病变(CTO)、小血管病变、弥漫长病变、左主干病变、血栓性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开口病变、桥血管病变和再狭窄病变的处理原则。

 

3.掌握(或熟悉)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能

  

3.1血管穿刺技术


3.1.1掌握股动脉穿刺、置鞘和拔管技术。

3.1.2掌握桡动脉穿刺、置鞘和拔管技术。

 

3.2冠状动脉造影


3.2.1掌握常用和特殊造影导管的操作方法。

3.2.2掌握左心室造影及压力测定方法。

3.2.3掌握桥血管造影的操作方法。


3.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3.1掌握经股动脉入路送入导引导管的操作方法。

3.3.2掌握经桡动脉入路送入导引导管的操作方法。

3.3.3掌握常用导引导丝的操作方法。


3.3.4能够选择适宜的预扩张球囊(长度、直径)、采用适宜的压力对病变进行预扩张,并能够判断预扩张是否充分。


3.3.5能够选择适宜的后扩张球囊、采用适宜的压力对病变进行后扩张,并能够判断后扩张是否充分。


3.3.6熟悉各种支架的操作特点(通过病变的能力、径向支撑力、血管依从性等)。


3.3.7能够根据病变特点选择适宜类型的支架(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


3.3.8能够合理选择支架。

3.3.9能够合理选择支架的释放压力。

3.3.10熟悉血栓抽吸导管的使用范围。

3.3.11掌握血栓抽吸导管的操作方法。

3.3.12熟悉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操作方法

 

4.熟悉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5.掌握IABP操作方法。

 

6.掌握有超声引导和无超声引导下的心包穿刺方法。

 

心律失常介入(导管消融)专业考核大纲(2019年版)

 


 

为加强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技术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组根据心律失常介入(导管消融)专业考核要求,制定本专业考核大纲,作为试题命题和备考依据。

 

1.掌握心律失常的基础知识

 

1.1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生理。

 

1.2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局灶房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VNRT、AVRT),室性心动过速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1.3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心律失常的分子电生理学机制。

 

2.掌握心律失常的临床知识

 

2.1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分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快速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

 

2.2晕厥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及防治策略。

 

2.3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方法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2.4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组织颁布的心律失常介入诊疗相关指南、临床路径及其循证医学证据。

 

3.掌握(或熟悉)各种常见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原则

 

3.1掌握导管消融的适应证、禁忌证、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3.2掌握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治疗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常规及注意事项。

 

3.3掌握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局灶房速)的电生理机制、心电图判读,药物治疗原则,导管消融适应症、治疗原则及及操作要点。掌握房颤、房扑患者电复律的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

 

3.4掌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交界区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鉴别诊断和消融治疗。掌握各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典型双径路、不典型双径)的电生理检查、电生理鉴别诊断、导管消融治疗原则及操作要点。掌握各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顺向型房室折返、逆向型房室折返)的电生理检查、电生理鉴别诊断、导管消融治疗原则及操作要点,掌握束室旁道、多旁道的导管消融治疗原则及操作要点。掌握交界区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电生理鉴别诊断、和导管消融治疗原则及操作要点。

 

3.5掌握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的电生理机制、电生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原则、导管消融治疗原则及操作要点。掌握室早、室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掌握室速的心内膜、心外膜导管消融治疗适应症及治疗原则。掌握器质性室速、心肌病相关室速的导管消融适应症、治疗原则及操作要点。熟悉多形性室速、室颤的电生理机制、心电图判读、临床治疗原则。

 

4.掌握心律失常的介入诊疗技能

 

4.1熟悉电生理多导仪的使用,熟悉常用电生理标测系统的使用及简单故障处理。

 

4.2掌握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基本方法(导管放置、程序刺激、腔内电图)及结果判断。

 

4.3掌握电生理检查用药(异丙肾上腺素、ATP/腺苷、阿托品等特点和应用)。

 

4.4掌握各种血管穿刺技术(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

 

4.5掌握房间隔穿刺术和心包穿刺术的操作要点。

 

4.6掌握导管消融的基本操作方法(导管选择、靶点标测、能量选择、终点判断)。

 

4.7掌握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治疗报告书写。

 

 

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专业考核大纲(2019年版)

 


  

心脏植入类电子装置(CIED)主要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式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CRTP/D)。近年来,CIED植入手术量快速增长,且植入设备类型从以传统起搏器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复杂设备为主(包括ICD、CRT及希氏术起搏等)。作为一名CIED植入医生,需要面对的临床情况较前更加为复杂。因此,当前对植入医生的要求不仅限于熟练的手术技巧,更要求医生具有综合临床能力,遵循医学证据和指南,并致力于手术质量提升,减少手术并发症。

 

为加强CIED植入技术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组根据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专业考核要求,制定本专业考核大纲,作为试题命题和备考依据。

 

1.掌握心律失常的基础知识


1.1心脏起搏、传导系统的解剖、生理。

1.2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1.3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心律失常的分子电生理学机制。

 

2.掌握心律失常的临床知识

 

2.1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分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缓慢性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和快速性心律失常)。

 

2.2晕厥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2.3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及防治策略。

 

2.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2.5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组织颁布的心律失常介入诊疗相关指南、临床路径及其循证医学证据。

 

3.掌握(或熟悉)各种常见心律失常植入器械治疗的心脏起搏诊疗知识

 

3.1掌握心脏起搏器、ICD和CRT的适应证、禁忌证。


3.2掌握心脏起搏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功能(包括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计时周期、起搏方式、NBG编码)

3.3掌握心脏起搏器的自动化功能(包括生理性起搏功能,频率应答功能,自动模式转化功能,自动阈值管理,现代诊断功能,抗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抗房颤功能等)。


3.4掌握ICD和CRT系统的电极设计和功能。

3.5掌握ICD的感知功能和心律失常的鉴别。


3.6掌握ICD电模式和ATP治疗。

3.7掌握MRI兼容心脏起搏器、ICD及CRT(D)

 

4.掌握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

 

4.1掌握心脏起搏器、ICD和CRT的术前准备要求。

4.2植入途径(熟练掌握锁骨下静脉途径,了解腋静脉穿刺以及头静脉切开,心外膜等路径)。


4.3起搏器囊袋制作及起搏电极导线放置技术要点。

4.4术中测试、影像及起搏心电图的判读。

4.5熟悉希氏术及左束支起搏的电极植入技术要点。

 

5.掌握心脏起搏器的程控与随访

 

5.1掌握心脏起搏器、ICD和CRT(D)的程控与随访(起搏、感知、阻抗等随访参数的测试、ICD正常及异常放电的处理、评价电极导线是否完好)。


5.2悉CRT(D)参数优化方法。

 

6.掌握心脏起搏器、ICD和CRT的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

 

6.1掌握心脏起搏器、ICD和CRT(D)感染的表现及处理原则。

6.2掌握心脏起搏器、ICD和CRT(D)电极故障的表现及处理原则。

6.3熟悉起搏器电极拔除手术方法。

 

结构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专业考核大纲(2019年版)

 

  

为加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组根据结构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专业考核要求,制定本专业考核大纲,作为试题命制和备考依据。

 

1.掌握结构性心脏病的基础知识


1.1 掌握常见结构性心脏病的心脏胚胎学及病理解剖


1.1.1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


1.1.2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1.1.3左心耳结构


1.2 掌握常见结构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


1.2.1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


1.2.2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1.2.3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1.2.4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室壁瘤。

 

2.掌握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知识

 

2.1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肺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瘘、主动脉瓣窦瘤破裂、主动脉缩窄、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其新进展。

 

2.2掌握常见心脏瓣膜病(包括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其新进展。

 

2.3掌握心房颤动抗凝及预防栓塞(左心耳介入封堵)的治疗原则及新进展。

 

2.4掌握心脏及大血管的X线解剖及超声心动图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2.5掌握结构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防治、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及右心导管检查资料的分析。

 

2.6掌握结构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防治、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资料的分析及诊断、对比剂的选择及不良反应的防治。

 

2.7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

 

2.8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及生育遗传知识。

 

2.9熟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及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2.10了解结构性心脏病的内外科杂交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所必备的仪器设备条件、所必备的相关科室人员条件、相关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应用、并发症及其防治、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疗效评价及术后随访。

 

2.11熟悉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组织颁布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相关指南、临床路径及其循证医学证据。

 

3.掌握(或熟悉)各种常见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诊疗知识

 

3.1掌握(或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并发症防治(掌握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熟悉包括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缩窄、肺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瘘、主动脉瓣窦瘤破裂)

 

3.2熟悉常见心脏瓣膜病介入诊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并发症防治(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

 

3.3熟悉房间隔穿刺技术及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并发症防治。

 

3.4掌握常见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术前准备、注意事项、术后处理、疗效评价及术后随访。

 

3.5熟悉结构性心脏介入诊疗新器材、新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4.掌握(或熟悉)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诊疗技能


4.1 左、右心导管检查技术


4.1.1熟悉心电、压力监测及血氧测量仪器设备。

4.1.2熟悉常用导管和导丝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4.1.3掌握血管穿刺技术(股静脉、颈内静脉及股动脉)。

4.1.4掌握各心腔测压及血氧标本取样方法。


4.1.5掌握心脏及大血管各部位压力、血氧饱和度及其变化的意义。

4.1.6熟悉漂浮导管技术的应用。

4.1.7掌握右心导管检查报告的书写方法及格式。


4.2 心血管造影技术


4.2.1熟悉心血管造影机的性能及操作。

4.2.2熟悉常用造影导管的性能和特点。


4.2.3掌握常见结构性心脏病造影投照体位。

4.2.4熟悉对比剂的类型、特点。


4.2.5掌握确定注射对比剂的流速及总量的方法。

4.2.6掌握常见结构性心脏病造影检查资料的分析诊断。

4.2.7掌握心血管造影检查报告的书写格式。


4.3掌握(或熟悉)常见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器材的选择及使用(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左心耳介入封堵)。


4.3.1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4.3.1.1掌握封堵术前的左、右心导管检查技术。

4.3.1.2掌握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的体位选择及未闭动脉导管直径的测量方法。


4.3.4.3掌握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操作方法。

4.3.1.4掌握封堵术后导管检查、造影技术及疗效的判定方法


4.3.2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4.3.2.1熟悉超声心动图于介入术前检查的主要项目及切面(包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4.3.2.2掌握右心导管检查技术。

4.3.2.3掌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操作方法。


4.2.3.4熟悉封堵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项目。

4.2.3.5掌握封堵术后疗效的判定方法。


4.3.3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4.3.3.1熟悉超声心动图于介入术前检查项目。


4.3.3.2掌握左、右心导管检查技术。

4.3.3.3掌握相关心血管造影技术。


4.3.3.4熟悉封堵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项目。

4.3.3.5熟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操作方法。


4.3.3.6掌握封堵术后心血管造影技术及疗效判定方法。


4.3.4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


4.3.4.1掌握右心导管检查技术。

4.3.4.2掌握右室造影技术。


4.3.4.3掌握肺动脉瓣环的测量方法。

4.3.4.4熟悉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操作方法。


4.3.4.5掌握扩张术后测压、造影技术及疗效判定方法。


4.3.5二尖瓣狭窄介入治疗。


4.3.5.1掌握右心导管检查技术。

4.3.5.2熟悉房间隔穿刺技术。


4.3.5.3掌握二尖瓣环的测量方法。

4.3.5.4熟悉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操作方法。

4.3.5.5熟悉扩张术后测压、造影技术及疗效判定方法。


4.3.6左心耳介入封堵治疗。


4.3.6.1掌握右心导管检查技术。

4.3.6.2熟悉房间隔穿刺技术。


4.3.6.3熟悉左心耳造影技术。

4.3.6.4熟悉左心耳介入封堵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项目。


4.3.6.5熟悉左心耳介入封堵术的操作方法。

4.3.6.6熟悉封堵术后心血管造影技术及疗效判定方法。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