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22:07:1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6次
心脏猝死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每年心脏猝死的发生人数超过54万,而幸存者不到1%。对于猝死的高危人群,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有救命作用。美国每百万人口ICD植入量为280台;中国仅为4.3台。但另一方面,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患者中,仅有三分之一的ICD发挥了作用。怎样找到最适合接受ICD治疗的人群,并提升ICD的效能?
近期,阜外医院张澍教授牵头的Improve SCA研究在Heart Rhythm杂志发表,证实心脏猝死1.5级预防可显著降低心脏猝死的发生风险。
什么是心脏猝死1.5级预防?我们先要了解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对已经发生过心脏骤停(猝死幸存者)的患者来说,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再次发作。 一级预防则是是针对未发生过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安装ICD预防猝死。适用人群是缺血或非缺血性心衰患者有效治疗后心功能仍较差,EF值<35%者。
张澍教授提出了心脏猝死1.5级预防的概念,这是指需要ICD一级预防患者,如果具有以下危险因素:非持续性室速、频发室早、EF较低、晕厥或先兆晕厥,这些患者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也非常高,应该优先置入ICD。
而Improve SCA研究就是要验证,心脏猝死1.5级预防能否有效筛选真正高危患者,提高ICD治疗效能。
最后发现,相较于未植入ICD者,1.5级预防ICD植入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49%。1.5级预防组每多救活一人,需要治疗的人数为10人。
而一级预防组每多救活一人,需要治疗的人数高达40人。
Improve SCA研究在全球17个国家或地区的86个中心共纳入3889例可分析患者。入选标准为18岁以上符合指南的ICD/CRT-D植入适应证的一级及二级预防患者。
适于二级预防的患者中,共有1066例植入ICD,127例未植入者。适于1.5级预防的患者中,1068例植入ICD,845例未接受治疗。适于一级预防的患者中,331例接受了ICD,452例未接受治疗。平均随访时间20.8±10.8个月。
在随访过程中,共收集到4870例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或除颤治疗的室颤/室速事件。86%为恰当治疗。而1.5级预防组首次恰当治疗率显著高于1.0级预防组。
Improve SCD研究中三种预防策略的效果比较
张澍教授指出,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也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关于ICD预防心脏猝死前瞻性临床研究,弥补了亚太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既往缺乏的大型ICD研究数据,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多地应用于猝死高危人群,促进和合理应用ICD,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Shu Zhang, et al, for the Improve SCA Investigators. Utilization of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emerging countries: Improve SCA clinical trial. Heart Rhythm 2019; https://doi.org/10.1016/j.hrthm.2019.09.023
2、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2019,34(3): 209-22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