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北京急诊医生被杀的背后:中国医疗可及性和质量全球进步最大,但对看病不满意就杀医生,中国是独一个

2019-11-22 13:26:2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3次

1225日凌晨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医生杨文被一名男性家属在急诊抢救室内残忍杀害

 

在过去多年中,医生被打和被杀事件屡见报道。

 

近期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包括杨文在内,近两个月以来已有三名女医生被杀害。

 

123日中午,湖南省衡阳市乡村女医生周某被人杀害于村里的沟坑中

 

1022日上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一位42岁的女医生被患者持刀刺死。

 

对看病不满意就杀医生,中国是独一个

 

医院管理专家、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指出,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医生遭杀害最多的国家。


类似杀医生和伤医生虽然别的国家也有,但都属于凶杀、醉酒和精神失常等情况。

从没有其他哪个国家,因为对医生看病不满意就杀人。这证明,中国在法制上还有待完善。

 

在一项共包括中国44项研究,涉及81 771名医务人员的研究发现,医疗场所暴力的发生率为62.4%,其中13.7%为躯体暴力。

 

为何医院暴力越演越烈?

 

有医生认为,中国老百姓享受的,尤其在大城市,是远远超越中国国力所允许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和保障。

 

根据全球大陆医疗可及性和医疗质量指数报告中国19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8名。是全球进步最大的5个国家之一

 

但根据世界银行官网,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占中国GDP比重在20135.6%,在187个排名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17位。不及美国的零头,也不到欧洲大国的一半。

 

可以想象,中国在医疗服务那么便宜的情况下,25年来医疗质量取得如此进步,不能不说这是全体医务人员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的结果。

 

有人认为,中国极低的医疗服务价格,完全扭曲了正常的供求关系,彻底破坏了市场的调节能力。

 

十三五期间,中国技术劳务类医疗服务价格得到显著提升,涨幅50%~200%不等,因实行按服务项目收费,即使在大医院,取消以药养医,由于医疗服务的市场特性,即使取消以药养医和耗材加成,也只是行业内朝三暮四的调整。

 

虽然方向是对的,但由于相对于我国经济增速,服务价格仍很低,大医院的医生仍需要提供过量服务,来获取额外的报酬,也就是多干多得,甚至与基层医院争夺病人。说白了,问题还是:医生工资从哪儿来?

 

总体上,中国大型医院的服务太优质、太廉价了,所以大量患者向三级医院的集中,医患间擦枪走火的机会增加一旦遭遇地痞流氓无赖,导致恶性伤医事件的可能性。

 

现在剪个头发都几十元钱,值个夜班,抢救一个病人,医生一晚不睡,也就几十块钱。知识的价值在哪里?当然,人人都希望看病不要钱,这也可以理解。

医生、患者、医保、可及性、医疗质量、支付体制等几个关系环环相扣,是个复杂的体系,医保支付范围扩大,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相应制度和体系建设,能否跟的上?否则,这么庞大的患病人群,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很难持续。

医疗需要保障,但保障到什么程度?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但如何对待医生?医生的价值从何体现?


而维稳心态下执法的软弱,法制的败坏,助长了某些人的气焰,将严重的违法犯罪混同与普通的医患纠纷,柔性执法,甚至执法枉法。以至于对医院的暴力攻击日甚一日,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未达预期,就要施暴?

 

另一项对中国三甲医院的调查发现,根据医疗人员的经验,工作场所暴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未达到患者的预期(占69.6%

 

在针对专科医院医生的调查中,57.1%认为医患间认知差距导致了工作场所暴力,有37.1%认为是不满意高额医疗费所致,还有37.1%认为是执法人员没有采取强制措施。

 

一些患者认为,既然他们已经自掏腰包支付医疗费用,就必须取得良好的健康结果。如果诊断和治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可能会觉得医院不应该推卸责任。

 

管理因素是医疗暴力的重要原因

 

一项对14个省的116家医院管理人员和患者的调查表明,导致医疗场所暴力的因素,第一位是医院管理因素(29.40%);第二位才是患者相关因素(20.08%

 

医院环境因素(19.45%)、政策和制度因素(11.92%),社会心理因素(10.26%)和客观事件因素(8.89%)分列3~6

 

美国曾发布《预防医疗保健工作场所暴力的准则》,指出医疗场所常见风险因素包括等待时间长、等候室拥挤或不舒适、人员不足、有暴力史的患者、不能传达紧急需求等。

 

也建议进行全面和反复的培训,以便医务人员可以识别警告信号,并可以做出有效的反应。

 

应教导员工注意患者或家属焦躁的迹象,如以高音调或颤抖的声音快速说话,还包括快速的眼球运动、睁大的眼睛凝视、呼吸沉重、拳头紧握、不断的质疑以及言语不善等。

 

暴力发生后应重视心理干预

 

另一项研究发现,虽然针对中国医务工作者的暴力行为有增加趋势,但缺乏干预措施。

 

研究者建议,在发生医疗场所暴力事件之后,应将心理干预作为首要的措施,并加强筛查,以识别需要心理干预的医护人员。

 

在百度上搜索医生被杀,总计已经有超过2500万的检索量了。

 

但在近日搜索热词上,医生被杀的关注度连前50位都不能排进。

 

医生被害,也只是短暂的哀嚎,通过媒体,在社会上仅能形成阅读量的尖锐高峰。这只是抱团取暖,自我愤怒的发泄,过几天也就烟消云散了。

 

图1  2011年以来部分被害的医生,及其网络检索的尖峰时段

 

而在网络上检索医生被杀的人群中,≤19岁的人最多。这可能是要报考医学院的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图2 网络检索医生被杀人群年龄分布


如果医生越来越少,这才是问题。


来源:

[1] Li Lu, et al. Prevalence of Workplace Violence Against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urveys. Trauma Violence Abuse. 2018 Jan 1

[2] GBD 2015 Healthcare Access and Quality Collaborators. Healthcare Access and Quality Index based on mortality from causes amenable to personal health care in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5: a novel analysi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Lancet. 2017 May 18

[3] Brian J Hall, et al. Prevalence of medical workplace violence and the shortage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tervention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China.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18,0:1-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