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22:41:3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9次
有人说,北方的冷是物理的,南方的冷是魔性的,一个攻击肉体,一个攻击骨髓。不论如何,居住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的变化总是会引起身体的不同反应。
近日,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分析显示,不同气候带的环境温度对人体血压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最宜人温度也差距很大。
研究显示,对于居住在温带季风性或大陆性气候带的人群,环境温度和血压呈“U”型曲线,也就是说,过高过低的温度均会增加高血压风险,而20°C~25°C最宜人。
图1 不同气候带环境温度对收缩压的影响
比如居住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带的人,相比于20~25°C,气温上升在25 ~30°C时,其收缩压会平均增加5.16 mmHg,舒张压增加4.41 mmHg。
居住在亚热带就有所不同,气温和血压呈线性关系,随着气温的升高,血压随之而降低。
而当寒冷来袭时,亚热带地区人群收缩压变化最大,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带人群舒张压变化最大。
寒冷季节里,亚热带、温带季风性或大陆性气候带人群收缩压均呈“U”型变化,这三个气候带最宜人温度分别为20 ~25 °C,10°C~15°C和 −5~0°C。
在研究者考虑了3天环境温度移动平均数以及人群吸烟、饮酒、湿度和年度PM2.5后,上述研究结果依然如故。
为什么居住在不同气候带,血压对环境温度变化有差异?研究者推测,久居某地,生理、基因、饮食和行为或已逐渐与当地情况融合适应。
环境温度变化对哪些人血压影响最大?研究发现,女性、农村居民、瘦人和老年人最易受到影响。
研究者介绍说,之前有研究显示处于温带气候带的北方,冬季集中供暖缓解了气温对人体的影响。
他们指出,有针对性地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有助于降低环境温度对人群健康的不利影响。
就气温对人体的影响,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了。比如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也发现,南方人在遭遇低温时,血压变化较大。
研究者指出,预防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环境温度的影响也应纳入考虑,在非适宜温度范围,尤其是比较极端的气温,更紧密监测血压有助于控制血压变异。
此外,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评估和治疗,地理和环境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中国高血压调查的这项最新研究,因样本所限和调查季节原因,排除了热带气候地区和高山气候地区,最终共纳入全国处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以及亚热带气候地区的417907位居民,平均年龄48.1岁,47.8%为男性,22.3%当前吸烟。
其中,温带季风气候地区年度中位PM2.5水平最高;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空气湿度最低。整体最低温度在-27.7°C~−4.2 °C。
图2 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位点在不同气候带的分布
来源:Yuting Kang, Ying Han, Tianjia Guan, et al.Clinical blood pressure responses to daily ambient temperature exposure in China: An analysis based on a representative nationwide popula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576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