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1 10:48:58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8次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李静等在JAMA子刊发表文章,对我国经过随机分层抽样入选的189家医院,在2015年共10 004例心衰住院患者的心衰管理质量进行了首次评估。
研究发现,中国医院心衰管理的中位综合质量评分仅为40%,而美国和欧洲国家心衰的综合质量评分可达70%以上。
作者指出,中国医疗保险几乎本实现了全民覆盖,但医疗质量仍相差很较大。
研究者主要分析了4项心衰管理的主要措施:(1)住院期间评估左室射血分数、(2)出院时依据指南应用β受体阻滞剂;(3)出院时依据指南应用ACEI/ARB;(4)出院时预约患者随访。
结果发现,在有明确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患者中,仅14.8%患者出院时处方指南推荐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有的医院出院时竟无一人处方β受体阻滞剂,最好的医院则能达到81.8%。
对于患者的院后管理,仅11.5%的患者出院时预约随访,最差的医院为0,最好的医院能到到96.7%。
此外,在有明确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心衰患者中,仅57.1%的患者出院时处方ACEI/ARB,66.7%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评估左室射血分数。这两项都有医院为0执行。
该研究中,所有医院综合质量中位得分为40%。
而且我国心衰患者管理质量的地域性差异显著,医院间的差距达2-5倍。
研究者也指出,院内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估的不足影响了后续的治疗措施。
研究发现,在心衰患者的管理方面,中国东部地区的医院、教学医院、能实施搭桥手术以及独立的心脏科表现较好。
研究者还指出,20年前美国改善医疗质量的经验可能对中国有指导意义。如提高对指南的依从性,公开报告医疗质量措施,这缩小了医院间的差距等。
研究中,入院时的患者中位年龄为73岁,5117名(51.1%)为男性。
来源:Aakriti Gupta, et al. Quality of Care for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 in China. JAMA Netw Open, 2020,3(1):e1918619.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