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2 23:50:2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7次
多年来,中国一直鼓励学人才出国留学,然后把他们学到的专业知识带回国。
但据复旦大学的学者发表在《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人们普遍认为的“海归”有助于事业发展的看法相反,“海归”比留在中国的同行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国家级的学术荣誉,如长江学者。
研究纳入了1999年至2015年期间获得长江学者荣誉的1447名学者。
研究发现,在国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比那些在获得奖学金时没有国外博士学位的人,拿到该奖项的时间要长25%,约2.3年。
研究者认为,出国留学或去海外进行学术交流可以提高学者们的专业技能和人际关系网络,一旦学成回国,他们带来的知识会大大提升国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而从该研究的结果来看,目前,学成归来的学者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在国内,反而人脉更有助于学者更快地获得国家级科学荣誉。
研究者回顾分析了这1447名长江学者的职业发展轨迹。他们发现,大约1/3的人拥有海外大学的博士学位,大约一半的人拥有短期的海外工作经历。
研究报告称,从博士毕业到成为长江学者的平均时间为10.3年。
但是他们发现,”海归”获得这一荣誉所用的时间更长,即使是那些暂时出国做1年访问学者的研究人员,也比留在国内的同行要多等12%的时间,大约1年。
研究人员对可能影响获奖时间的因素进行了控制,如性别、研究领域、海外学者的培训地点以及获得奖项时该学者所在大学的地位,发现,一流的大学可能会为学者们提供更多有利的资源。
研究者还考察了长江学者的社交关系。他们发现,在当地的人际关系越牢固,他们获得这一荣誉的速度就越快。在母校任职的学者比在其他高校任职的学者平均要快约2至8个月。
研究者指出,由于获奖者是由所在大学提名的,在国内的研究人员可能比那些离开中国多年的“海归”更容易被提名,而且对评审人员来说也更熟悉。
来源:Jia H. Chinese academics who work abroad are slower to win major honour. Nature. 2020, 577(7790): 302–30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