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4 09:17:0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4次
近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份“家中隔离”的指南,目标读者是公共卫生及感染防控专家、医疗管理和一线医护人员。【全文下载】
指南认为,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及其传播规律认知有限,在住院条件不允许或不安全,如治疗能力和医疗资源不足时,建议对疑似感染且表现轻微者,提出“家中隔离”相关建议。
适合家中隔离的患者为症状温和且无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不再需要继续住院、但仍有症状的病人。
症状温和是指低烧、咳嗽、鼻涕和咽痛,没有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咳痰或咯血、胃肠道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和/或腹泻),也没有精神状态变化(例如精神错乱,嗜睡)的患者。
有症状的病人在症状消失之前,都应呆在家里,症状消失需要通过临床和/或实验室检查判断(两次间隔至少24小时的RT-PCR检验结果阴性)。
指南建议,是否进行家中隔离,需要谨慎的临床判断,并且需要评估病人家里的安全性。
在家中隔离期间,病人需要全程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直至完全康复。
具体建议包括:
1、 居住和看护
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拒绝一切探访。限制看护人数,最好安排一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看护。
2、呼吸道卫生:
(1)所有人呼吸道卫生应时刻保护好,特别是病人。咳嗽、打喷嚏时,需要佩戴医用口罩、布制口罩,或者用纸巾及弯曲的手肘掩护,咳嗽和打喷嚏后立即进行双手清洁。
(2)看护人员与病人共处一室时,应戴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3)直接丢弃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或者使用之后正确清洗(如用普通的肥皂/洗涤剂和清水清洗手帕)。
3、清洁消毒:
(1)与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进入病人隔离空间后,进行双手清洁。在准备食物前后、吃饭前、如厕后及双手看起来脏的时候。如果双手不是肉眼可见的脏,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洁。如双手肉眼可见的脏,则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
(2)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如果没有,用洁净的毛巾擦拭,毛巾变湿时需要更换。
(3)避免直接接触人体分泌物,特别是口部或呼吸道分泌物,以及避免直接接触粪便。
(4)使用一次性手套为病人进行口部及呼吸道看护、处理粪便、尿液及废弃。
(5)避免和病人或在隔离空间被病人污染的物品,有其他形式的接触。如避免共用牙刷、香烟、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餐具使用后应用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不需直接丢弃。
(6)使用含有稀释漂白剂(漂白剂:水=1:99)的普通家用消毒剂(大部分家用漂白剂含有5%的次氯酸钠)每天频繁清洁、消毒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及其他卧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7)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病人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污染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污染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8)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触碰被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
4、密切接触者:
(1)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被视为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和呼吸困难,要遵循下文建议。
(2)密切接触的者监控: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3)在接触者的观察期期间,需要全程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
(4)医护人员应该提前告诉接触者如果出现症状,需要到哪里看病、什么是最合适的交通方式、什么时间从指定医院的什么地点进入,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感染控制措施。
来源:
https://www.who.int/internal-publications-detail/home-care-for-patients-with-suspected-novel-coronavirus-(nCoV)-infection-presenting-with-mild-symptoms-and-management-of-contacts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