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0 16:37:2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4次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病例的基本信息:
病例 1 :73 岁,男性,发热咳嗽 7 天,呼吸困难 3 天入院;血气分析:PO2 65mmHg;肺部 CT 可见双肺多发磨玻璃影:
病例 2 :54 岁,男性,咳嗽伴呼吸困难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血气分析:PO2 69 mmHg;肺部 CT 提示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
病例 2:入院 CT
相比于正常的氧分压,两位患者都出现了明显降低,同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 CT 也出现了相似的磨玻璃样的病毒性肺炎改变。
虽然尚未达到呼吸衰竭的标准,但由于两位患者呼吸症状明显,进展迅速,还是考虑诊断重症肺炎。
在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抗病毒、抗细菌)、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 2 周后,他们的治疗效果如何?
病例 1 :治疗 2 周后复查
病例 2:呼吸困难同前,肺部 CT 无改善,出现部分肺实变;
病例 2 :治疗 2 周后复查
临床症状、肺部 CT 似乎都未见明显改善,接下来的病情进展成了关键,于是两位患者都加用了甲强龙和吡菲尼酮加强抗炎和抗纤维化。
这时,分水岭出现了!
病例 1 的症状较前好转;而病例 2 却出现症状反复,呼吸困难加重。
面对不断恶化的病情,后续的治疗如何调整?
病例 2 患者不断加大甲强龙剂量,考虑合并感染后又加用伏立康唑口服抗真菌。呼吸困难持续无改善后开始予无创机械通气。
然而此时的患者吸氧状态下氧分压也只有 59 mmHg ,血氧饱和度 90%,肺部 CT 复查病灶更是显著增多,已经接近白肺。
病例 2 :复查 CT
最终,病例 1 患者好转出院,而病例 2 因低氧血症持续无改善转入 ICU,病情恶化,全身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为什么最初病情相似、治疗相似的患者却出现完全不同的结局?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 2 周后的两病例肺 CT 出现不同改变:病例 1 出现条索状纤维,而病例 2 出现了实变病灶。
这些征象预示了什么,对后续的诊断治疗有什么警示?
丁香公开课邀请哈医大附属二院于百全副主任医师为我们详细讲解这两个病例,揭示背后的细节。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免费观看课程
丁香公开课
肺炎发展迅速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适时复查CT。
出现多叶肺炎时要及时给予全面治疗,尤其是抗病毒药物(考虑流感者加倍)及糖皮质激素,应足量应用。
病例观察发现,有缓解后再加重可能,考虑级联反应,免疫抑制的作用应该是有效的,血浆置换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新冠肺炎的更多诊疗方法和经验总结,丁香公开课联合华山、湘雅、中山医院等众多抗疫一线专家带来「新冠肺炎临床诊疗免费课程」,24 节课,持续更新中。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立即学习。
病毒性肺炎治愈
与死亡病例解析
扫码观看
丁香公开课
给你书本上没有的临床实战经验!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