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 23:04:1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1次
CT是评估新冠病毒肺炎肺部受累的重要检查手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学者发现,对于轻度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从出现症状后约10天肺部病变最严重,发生肺实变,约14天肺部病变开始改善直至吸收。
研究者排除有严重呼吸窘迫和/或吸氧需求的患者,分析了21例轻度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动态CT影像学资料。
这些患者在平均(4±1)天内,共做了82次肺部CT扫描。所有患者均在平均住院(17±4)天(11-26天)后出院。
研究者发现,患者的肺部病变主要集中肺下叶的胸膜下部位,从患者出现症状后约10 天,患者的肺损害最严重,出现肺实变。
研究发现,从新冠病毒感染中恢复的肺炎患者,胸部CT分4个发展阶段:
早期(初始症状出现后0-4天):轻度阶段,主要表现为肺部磨玻璃样影(GGO),单侧或双侧,分布于肺下叶胸膜下。
进展期期(初始症状出现后5-8天):感染迅速加重,扩展至双侧多叶分布,出现碎石路征;
高峰期(初始症状出现后9-13天):肺部受累面积缓慢增加至高峰,出现肺实变。
吸收期(≥14天):感染得到控制,肺实变逐渐吸收,碎石路征消失,残留广泛的磨玻璃样影。
研究者估计,吸收期从最初症状开始延长至26天。
图1 新冠病毒肺炎的胸部CT表现。(a)肺部磨玻璃样影;(b)碎石路征,即在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和小叶内间隔增厚);(c)肺实变
来源:Feng Pan, et al. Time Course of Lung Changes On Chest CT During Recovery From 2019 Novel Coronavirus (COVID-19) Pneumonia. Radiology, Published Online:Feb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