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22:27:3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7次
目前国内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已逾1 700例。而呼吸治疗过程中有大量可能造成或加重病毒传播的高危操作。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提出如下防范建议:
1.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职业防护,隔离患者。
2. 经鼻高流量氧疗时使用减少气溶胶扩散的措施,如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等。
3. 无创通气时使用密闭式面罩并使用病毒过滤功能的热湿交换器,或应用可在吸气和呼气端放置过滤器的双管路呼吸机;面罩贴合面部紧密,避免非故意漏气。面罩佩戴和摘除前设置呼吸机于待机状态。
4.使用简易呼吸器时需保证固定面罩的手法和力度正确,并避免呼吸不同步;
面罩和简易呼吸器之间串联病毒过滤器。
5.推荐使用带有电子屏的可视支气管镜做气管镜检查,检查前适当镇静(机械通气患者可使用肌肉松弛剂),采用减少患者气溶胶扩散的预防措施,如患者戴口罩、口腔负压空气吸引或保持呼吸回路密闭等。
对于正在接受无创通气的患者,建议选择带气管镜检查通道的面罩以提供完成气管镜的同时保证呼吸支持。
6.气管插管时推荐使用可视喉镜或可视支气管镜,使用镇静剂联合肌肉松弛剂
的快速诱导麻醉方案以降低患者咳嗽力度,并实施减少患者气溶胶播散的措施, 如口腔和气管导管内负压吸引或经鼻气管插管时给患者佩戴口罩。
可使用带气管插管或气管镜检查通道的面罩在无创通气进行呼吸支持的同时完成经鼻气管插管。对患者行气管切开前,应仔细权衡风险与受益。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应维持于25~30 cmH2O并常规监测气囊压力。
7. 按需吸痰,无需频繁定期更换密闭式吸痰装置,可连续使用 1 周。
8. 机械通气时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送气和呼气端均配置病毒过滤器;建议使用一次性双加热导丝呼吸回路,无明显污染时呼吸回路不必常规更换。使用空气压缩机或涡轮增加器的呼吸机应常规检查自身配置的病毒过滤器并常规更换。
9. 尽量避免机械通气患者转运,必要时应做好充足准备。
10.有创通气患者撤机前自主呼吸试验使用呼吸机压力支持方式,避免使用T管方式;拔管前应跟患者解释取得配合,提前准备好序贯呼吸支持设备;操作人员采取三级防护措施。气管切开患者撤离机械通气后建议使用人工鼻。
11.急性期减少不必要的胸部物理治疗和咳痰机辅助咳痰等促进气溶胶播散的
操作。
12. 单纯新冠病毒患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雾化吸入治疗。
合并慢阻肺或哮喘患者确需雾化吸入时,首选干粉吸入器和压力定量吸入器+储雾罐;机械通气者推荐使用振动筛孔雾化器,安置于湿化罐的进气端并无需取下。雾化吸入过程中呼气端的病毒过滤器不应取下。
来源: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呼吸治疗相关操作防护措施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17( 00 ): E020-E02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