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 23:30:4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0次
在中国,做饭、吸烟是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其中做饭的贡献会占到>70%。
目前,对于使用燃气烹饪的居民而言,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油烟,尤其是中式烹饪,会更多的使用炒、煎、炸的方式,食材中的有机成分在高温下会分解成大量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同时食物中所含水分急剧汽化膨胀并部分冷凝成雾,与食用油的挥发物一起形成油烟雾。
说做饭等于慢性自杀,也不为过,因为烹饪时,厨房内的PM2.5可达几百甚至几千μg/m2,处于严重污染状态。烹饪时产生的多环芳烃、重金属等会搭着PM2.5这个顺风车进入体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者提出了几点家庭烹饪产生PM2.5防护贴士:
1 用燃气或者电磁炉等灶具,更健康!
2 多使用蒸、煮一类更“温和”的烹饪方式。
因为炒、煎时产生的PM2.5是蒸、煮时的40倍以上。
3 在炒、煎、炸时,尽量做“大锅饭”!因为炒菜时,菜越多,越能够“铺满”整个锅底,进而阻碍油烟从锅底散发。
研究显示,一锅做5人份的菜和做1人份的相比,可以使PM2.5的散发减少>80%。
4 高温炒菜有害,推荐油温是“五、六成热”,即将油倒进锅后,待油面波动加剧,尚未产生油烟时加入菜。
研究提示,高温油烟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会附着在PM2.5上吸入呼吸道,这时散发的多环芳烃相当于25~70支烟。
此外,与将油温控制在烟点以下相比,相同时间内散发的PM2.5会多出300多倍。
5 橄榄油虽健康,不建议用于炒菜。热炒时建议使用烟点高的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
有关研究发现,在高温情况下,橄榄油是常用的几种烹饪油中单位时间内散发PM2.5最多的。
6 烹饪结束后继续开启抽油烟机5~15min。
7 抽油烟机不够 口罩来凑!
8 空气净化器,捕捉“漏网之鱼”
来源:赵月靖, 赵彬. 家庭烹饪产生PM2.5防护指南[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290-292.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