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9 23:09:0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5次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报告指出,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点击看全文。
报告明确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几点:
1. 病毒属性:新冠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在武汉发现的早期病例被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到人的途径感染,截至2月25日,尚未查明动物来源。
2. 病毒宿主:蝙蝠似乎是该病毒的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
3. 病毒特点: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病原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它既不是SARS,也不是流感。
4. 传播途径:新冠肺炎在无防护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间发生传播;在医疗机构中,或可存在因医疗操作产生气溶胶,而发生空气传播的可能,粪-口传播似乎并不是主要传播方式。
5. 传播来源: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病例是来自武汉或湖北或与之有直接联系。社区传播非常有限,人际传播主要在家庭中发生。
6. 易感人群:新冠肺炎病毒几乎人人易感,感染后是否具有免疫力需进一步研究;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尚不明确,但相对较罕见,也不是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
7. 患者特征: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感染后平均5~6天(平均潜伏期5~6天,范围1~14天)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等症状,多数患者为轻症可痊愈,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为年龄60岁以上。
8. 医务人员感染:流调显示,许多医务人员病例可能是在家庭内而非医院感染的。湖北以外地区的医务人员感染很少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感染并不是新冠肺炎在中国的主要传播特征。
9. 封闭场所疫情:据报告,以下场所发生了新冠肺炎传播:监狱(中国湖北、山东、浙江)、医院等。人们在这些环境中的密切接触和潜在的环境污染是传播的重要因素。
10.中国措施:中国采取了坚定有力的综合性非药物性干预措施,非常有效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为全球应对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经验。
这些措施包括:开展积极主动监测,迅速发现并立即诊断、隔离病例,严格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引导民众理解并接受上述措施。
11. 公众建议:
(1)认识到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出现的令人关注的传染性疾病,但只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疫情暴发就可以得到控制,患者大都能够康复;
(2)立即采取并落实最为严格的预防措施,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3)时时关注新冠肺炎及其体征和症状(如发热、干咳)的最新信息,不断调整应对策略;
(4)人人做好准备,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严格保持“社交距离”,努力帮助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央视新闻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