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去树林散步也是治疗!奇妙的森林疗法:人类健康与自然的和谐智慧

2020-04-23 22:03:0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7次

快速城市化导致大自然支离破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工作压力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有专家戏称,加班眼、鼠标手、短信指、电脑椎、沙发臀、经济舱腿、MP3耳、路怒心……,正在让人短寿!

 

离原生态越来越远的城市人都想逃离钢筋水泥,向往绿色自然环境。

 

研究表明,环境绿化健康有积极影响。当人们在森林或绿地中行走时,大自然帮助我们改善心理状态,让我们感到自由和放松。

 

医学研究表明,绿化环境有助于降低血压、脉搏和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应激压力,提高免疫力。

 

其实这是奇妙的森林疗法!

 

近期,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政策与信息研究所的学者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的森林疗法现状。

 

在中医学中,植物和绿化作为促进人体健康的药材或环境有着悠久的传统,来自《黄帝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中国超过30%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其他生活方式疾病。在循证研究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关注绿化环境对生活方式疾病的防治效果。

 

文章指出,森林疗法已经成为一种预防性和替代性的治疗方法,可通过绿色、健康的森林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中国的森林治疗包括森林康复和娱乐、森林保健、森林旅游、森林体验和森林健康。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森林环境促进健康。

 

森林康复和娱乐的中心思想是优质绿化环境+医疗保健+身心健康,同时体育、娱乐和郊游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来增进健康。

 

森林保健作为一种预防性治疗手段,其促进健康的作用已被医学研究所证实,森林保健活动是在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森林环境的保健有两个目的:刺激人类的五官,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森林旅游是利用森林资源的传统方式。一般来说,人们把森林旅游视为亲近自然的机会,更注重视觉体验。

 

森林体验是通过感官体验引导人们感知和理解森林与人的关系,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森林健康是以优质的森林环境和绿色森林产品为基础,是指一切增进人们健康、预防、缓解和治疗疾病的活动。森林健康通常是中药和森林中的矿物温泉相结合,以预防疾病和增强心理生理健康。

 

文章强调,森林保健是这五项活动的核心,并且非常注重医生的指导和医学证据(图1)。

 


1 五种森林疗法之间的关系

 

作者指出,当今我们正在中国发展森林疗法,想利用森林促进健康的功能,改善人类健康。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面临许多挑战。

 

迄今为止,森林疗法的循证医学研究相对较少,科学证据也不多,基础研究薄弱。对于什么样的森林环境或什么样的活动可以缓解什么样的健康问题这一核心问题仍没有答案。

 

另外,森林疗法是一项需要合作的多学科研究。由于森林具有保健功能,需要有林业知识的人,更需要医学专业人员来评估森林环境是否有益于人类健康。森林疗法还涉及心理学、管理学和其他学科。

 

目前,各学科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关系,这些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没有得到传播和整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跨学科的科学概念。

 

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都支持森林有助于平衡身心和精神的观点。当人们在森林、植物、花卉、城市绿地和天然木质材料中或观赏时,可以获得积极的健康益处。如何更好地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仍然是广大研究者和实践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来源:Zhiyong Zhang,et al.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est Therapy in China.Healthcare (Basel). 2020, 8(1): 6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