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开胸、不停跳实施肝静脉-奇静脉连接术!阜外医院闫军团队巧治复杂先心病
2020-04-30 22:40:3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7次
近期,阜外医院闫军团队报告了他们成功完成的一例Kawashima术后行肝静脉-奇静脉连接术。在总结经验时,该团队指出,对于合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的患儿,建议Kawashima术后密切随访,为了避免肺动静脉瘘广泛形成,适时行肝静脉- 奇静脉连接术。患儿女性,6 岁,4 年前曾在阜外医院行Kawashima手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血氧饱和度90%。此次因活动耐量稍有下降、活动后口唇青紫,以“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下腔静脉-奇静脉引流,主动脉右弓右降”入院。入院血氧饱和度为80%,术前CT(图1、2)可见肝静脉及奇静脉均位于脊柱右侧,两根同等大小的肝静脉于膈肌上水平,共同汇入右心房,右心房汇入部、奇静脉横截面大小分别约22 mm×13 mm 和12 mm×13 mm。
血管造影可见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发育良好,上腔静脉- 右肺动脉吻合口通畅,奇静脉扩张明显,下腔静脉经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未见明显肺动静脉瘘形成,肺动脉收缩压/ 舒张压为19/13 mmHg。闫军团队通过全面仔细评估,决定通过侧开胸、在非体外循环下为该患儿施行肝静脉-奇静脉连接术。手术时,经充分游离肝静脉及右心房肝静脉汇入部、同一水平位置偏上方游离奇静脉后,常温下直接阻断奇静脉近心端及远心端,取14 号Gore-tex 管道与奇静脉行端侧吻合,随后开放奇静脉;于右心房肝静脉汇入部横断肝静脉,行肝静脉Gore-tex 管道端端吻合,缝闭右心房切口,两次阻断均未超过15 min,完成肝静脉- 奇静脉连接术(图3)。
研究者指出,该术式可清晰显露肝静脉及奇静脉,避免再次正中开胸手术、应用体外循环及术中心脏停跳,避免过多心房切口引起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同时,相比传统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吻合术,肝静脉- 奇静脉连接术外管道短,血流耗能低,且可以使肝内血流平均分布于双肺,避免单侧肺因缺乏肝因子导致肺动静脉瘘。他们表示,对于Kawashima 术后出现肺动静脉瘘的患儿,何时行肝静脉- 奇静脉连接术尚无定论。当怀疑或检查证实患儿存在肺动静脉瘘,血氧饱和度低于85% 且出现进行性活动耐量下降时,才建议行HAS。术后该患儿吸入30% 的氧,血氧饱和度100%,血压、心律平稳,上、下腔静脉测压均为11 mmHg。机械通气6 h,重症监护病房住院2 d,胸腔引流管留置3 d,术后住院时间11 d;血氧饱和度处于98%~100% 之间。术后10 d 复查心脏CT 及MRI示:下腔静脉肝段以远管腔通畅,未见明显狭窄或扩张改变,肝静脉- 外管道- 奇静脉吻合通畅,肝静脉血流平均分布双肺,上腔静脉- 肺动脉吻合口通畅。由于置入外管道,患儿术后早期持续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后过渡用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1.5~2.0后单用华法林。他们表示,考虑静脉系统外管道问题,对于不存在高凝因素(快速性心律失常、既往血栓形成、蛋白S/ 蛋白C 系统及凝血功能异常等)的患儿,建议术后1 年口服抗凝治疗,此后可改用阿司匹林终生抗血小板治疗。来源:董硕,段亚冰,王菊,等. Kawashima 术后行肝静脉-奇静脉连接术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408-410.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