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声音越大,甘油三酯越高!阜外医院赵连成等超1.4万国人分析
2020-05-06 21:36:1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6次
据报道,全球每天大约有3000人因打鼾而死亡。研究表明,打鼾有心血管病密切相关。阜外医院赵连成教授等人联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武阳丰教授开展的一项大规模横断面研究发现,对于我国中年人群来说,夜晚熟睡时呼噜打得越频繁,鼾声越大,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风险就越高。研究者指出,打鼾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经常打鼾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的甘油三酯水平,以实现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早期预防。该研究团队还发现,如果将甘油三酯从低到高分成四组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依次为4.09%、5.37%、6.68%和10.68%,呈明显上升趋势。校正后,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40%。该研究显示,在我国35~59 岁的人群中,每周打鼾6~7次、3~5次、≤2次的人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比例分别为37.1%、35.4%、28.4%,而不打鼾的人中甘油三酯升高的比例仅21.3%。研究者还发现,打鼾声音越大,平均甘油三酯水平越来越高,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比例也呈明显增加趋势。校正后,与不打鼾者相比,每周打鼾6~7次、3~5次、≤2次的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风险分别增加93%、84%、37%。进一步校正体重指数后,打鼾与高甘油三酯血症之间的关系有所减弱,但仍有显著关联。与不打鼾的人相比,每周打鼾6~7次、3~5次、≤2次的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风险仍然分别增加32%、34%、12%。校正上述多个因素的分析显示,鼾声大小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风险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打鼾的人相比,轻度打鼾(比呼吸音重或与说话声音大小差不多)、中度打鼾(比说话声音大)、重度打鼾(隔着关闭的门也可以听到)的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风险分别增加34%、13%、21%。作者指出,打鼾可引起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刺激,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异生等,导致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该研究利用1998 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对我国不同地区15 组人群样本的横断面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者从每组人群中整群抽样约1 000 人,男女各半,年龄35~59 岁。最终14 175 人纳入分析,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25.5%。轻度打鼾的定义是比呼吸音重或与说话声音大小差不多,中度打鼾的定义是比说话声音大,重度打鼾则为隔着关闭的门也可以听到。[1] 夏艳杰,周龙,李莹,等. 打鼾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85-89.[2] 刘欢欢,吴勇,李莹,等.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122-127.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