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是风险标记物!葛均波等发表多中心CSCAP-2研究
2020-05-09 18:39:1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7次
5月8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大方教授等联合霍勇、葛均波等心血管专家发表的一项全国性多中心研究表明,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研究者发现,多因素分析显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心功能较差及出现心动过速、多支冠脉病变的风险分别增加12%、40%、42%。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升高1%,心动过速和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风险均增加11%。即便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6.5%的患者中,出现多支冠脉病变的风险仍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30%。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的患者中,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风险增加49%。其实不只是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较差的预后相关。阜外医院不久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介入治疗的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入院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 2 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很多研究都建议,应常规应用糖化血红蛋白来识别患者的风险。陈大方等人的研究显示,在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6.5%~7.0%、>7%的患者出现多支冠脉病变的风险分别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41%、32%、44%。在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6.5%~7.0%、>7%的患者出现多支冠脉病变的风险分别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57%、22%、68%。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说明,在合并糖尿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尤其是同时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即便控制在指南建议的阈值以下,仍可能增加冠脉疾病进展的风险。因此,研究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冠心病和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应遵循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发布的最新版糖尿病治疗指南,进行强化二级预防,采取更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该研究为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项目-2(CSCAP-2),是一项全国性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覆盖14个省244家有冠脉介入(PCI)资质的医院,共纳入837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3398例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年龄较大,女士和超重者较多,吸烟者较少,有心梗、PCI、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病、心衰、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病史者较多。[1] General HbA1c Goals Potentially Incr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verity in Diabetes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ies: Insights From a Nationwide Multicenter Study. J Diabetes Investig, 2020 May 8.[2] 王欢欢,贾斯达,刘越,等. 入院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无糖尿病病史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142-148.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