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7 21:58:57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7次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文字记载心肺复苏术的。那是公元219年,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中描述的。
公元1300年,另一个文明古国埃及的一名助产师名叫希伯来,也记载了复苏法。欧洲国家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有这方面的记载。
近代伴随着解剖学和麻醉技术的发展,心肺复苏方法日臻完善。
西方在早期的复苏方法是,将草灰或爆灰放在受害者的胸部加热和用羽毛刺激受害者。
在人工呼吸技术手法上,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早期在抢救溺水者时,常常采用“倒挂金钩”或者使用木桶疗法、马背颠簸疗法。有时,这些技术确实也能起到一定程度辅助呼吸的作用。
18世纪,还有一种广泛使用的救命技术:将烟草吹入直肠的“烟熏法”。
1753年,开始用风箱对受害者补充氧气。
1767年,英国人用烟熏对受害者肺部进行刺激。
1770年,有些救生员开始尝试倒吊法,将受害者倒吊起来进行排水和复苏。
1773年,救生员又使用滚桶法,把受害者放在圆桶上滚动来达到复苏的目的。
1803年,俄罗斯人用冰块对受害者全身冷却来进行复苏。
1812年,有救生员想出了马驮法,把受害者放在跑动的马背上颠簸来增加呼吸。
现代心肺复苏(CPR)是在全然无意中被发现的。当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illiam Kouwenhoven教授的外科研究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生Guy Knickerbocker在对心脏骤停的狗进行。
实验时意外地进行了心脏电击除颤。他观察到:在胸部按压时,当把电极片放在狗的心前区时动脉血压会明显上升。当时已退休的生物工程系主任Kouwenhoven解释说可能是胸部按压产生的前向血流所致。
时任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外科住院医师的James Jude也参加了这一研究小组,他们论证了按压胸壁不仅可产生脉搏且有助于恢复前向血流,最终恢复自主循环。
1960年他们在JAMA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闭式胸部心脏按摩”。这篇论文基于应用心前区按压成功复苏的20个病人的经验所作,其中14个病人情况平稳安全出院。胸外心脏按压遂被推广应用于临床。
直到1950年,美国红十字会等组织开始向救生员介绍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复苏法。然后,才慢慢形成了我们如今通用的的心肺复苏方法。
1788年,Kite医生在《英格兰皇家救援溺水协会年鉴》上发表了一篇大牛的论文,报道了对一位从二楼摔下致心跳骤停的3岁女童成功实施电流复苏。
近两个世纪,人类在电除颤的理论上逐渐突破,研制出一代又一代的电除颤仪器。现在社会公共场所已经开始普遍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