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该怎么治?江苏学者报道41 例治疗经验
2020-05-20 20:04:17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1次

近期,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和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学者在本刊发文报道了41 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研究者发现,绝大多数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可以经内科保守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完全重塑形发生在确诊后的2 年内;部分内科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置入自膨式裸支架治疗,但存在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和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41 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在41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中,32 例(78.0%)成功进行内科保守治疗,6 例予急诊支架置入治疗,2 例内科保守治疗失败后给予支架置入治疗,1 例内科保守治疗失败后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平均随访25.1个月时,32 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中,25例(78.1%)肠系膜上动脉完全重塑形,另外7 例肠系膜上动脉部分重塑形。25 例(78.1%)患者完全重塑形的发生时间均在确诊后的12~24 个月。研究者们表示,夹层内的血栓形成和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多数发生在确诊后的2 年内,由此推测部分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具有自愈倾向。8 例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中,7 例夹层动脉瘤消失,1 例夹层动脉瘤仍有残留;7 例支架通畅,另外1 例支架近端存在一定程度的再狭窄,但无支架闭塞。41 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中,男性40 例,女性1 例;平均年龄51.3岁(36~69 岁)。所有患者均因急性腹痛就诊,腹痛时间为2 h 至2 周,其中2 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所有患者均无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的表现。
41 例患者中,10 例合并高血压,均无马凡综合征、肌纤维发育不良等疾病。所有患者均经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确诊。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内科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抑制胃酸、止痛、营养支持等。根据患者腹痛的变化情况确定禁食时间,腹痛好转后给予进食少量流质食物,腹痛消失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对于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严格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如严格控制血压(120/80 mmHg以下)、戒烟等;对于存在真腔严重狭窄或真腔内形成血栓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手段,腔内介入治疗用于确诊时存在巨大夹层动脉瘤的患者(夹层动脉瘤直径为正常肠系膜上动脉直径的1.5 倍)。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腔内介入治疗用于内科保守治疗一周左右腹痛不缓解、加重或复查MSCT提示夹层或夹层动脉瘤持续进展的患者。支架治疗后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d,不少于半年,氯吡格雷75 mg/d,不少于3 个月。作者指出,对于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应严格掌握支架治疗的适应证。由于逐渐认识到该类患者夹层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极低,所以他们自从2018 年开始,支架置入治疗不再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另外,他们也改变了支架置入治疗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适应证,即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才考虑采取支架治疗:(1)经内科保守治疗一周左右腹痛不缓解或加重;(2)夹层持续向下撕裂;(3)夹层动脉瘤持续增大,且夹层动脉瘤内无血栓形成。来源:胡世兵,姚双龙,陈道琴,等. 41 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495-499.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