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11:03:5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1次
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可用于急慢性心衰的诊断、危险分层、疗效评估、预后和院内外管理中的应用。
但近期中国学者的研究,却发现这一指标还有许多“妙用”。
前不久,阜外医院宋雷、袁晋青、张策等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NT-proBNP可用来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
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等在JACC上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NT-proBNP可预测中重度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预后。
近期,韩雅玲院士、赵冬教授等代表CCC-ACS项目组发表的最新分析提示,在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若NT-proBNP)>1800 ng/L,替格瑞洛相比氯吡格雷显著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风险,尤其是左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
研究者指出,对于冠脉介入术后的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可能有助于P2Y12受体抑制剂的选择,在达到充分血小板抑制作用的同时,出血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该研究还说明,在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脉介入术后STEMI患者中,NT-proBNP水平可改善出血风险分层。如果NT-proBNP>1800 ng/L,住院期间需要严密观察出血并发症。
分析显示,总体上,应用替格瑞洛的患者中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形成、住院期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0.8% vs 1.2%)。
然而,在应用替格瑞洛的患者中,入院15天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包括总出血事件(9.9% vs 6.9%)、大出血事件(4.0% vs 2.7%)、小出血事件(5.8% vs 4.2%)。
多变量分析显示,在NT-proBNP水平>1800 ng/L的患者中,与应用氯吡格雷者相比,应用替格瑞洛者发生出血和大出血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46%和68%。
在NT-proBNP水平≤1800 ng/L的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者的出血风险并未显著增加。
在NT-proBNP>1800 ng/L的患者中,亚组分析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时大出血风险最高,是应用氯吡格雷者的3.29倍。
如同时用抗凝药物,应用替格瑞洛者的大出血风险较应用氯吡格雷者增加81%。
另外,在男士、合并高血压、Killip心功能分级为Ⅰ级、年龄<75岁、无糖尿病的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者的大出血风险均增加1倍左右。
CCC-ACS项目是一项全国性的质量改善注册研究,覆盖全国150家医院,截至2017年6月30日共纳入30 026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住院患者。
该分析共纳入其中的11 512例患者,这些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8520例)或替格瑞洛(1992例)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来源:
[1]Efficacy of clopidogrel and ticagrelor under NT-proBNP in hospitalized 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CC-ACS Project Analysis. Int J Cardiol, 310, 1-8.
[2] Implications of N-terminal pro-B-type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three-vessel disease. Eur Heart J, Published: 24 June 2019.
[3] Prognostic Value of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20, 75(14): 1659-1672.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