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12:40:57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6次
近日发表在Lancet子刊的一篇文章提示,空气污染的危害猛于新型冠状病毒。
这项研究估算了中国疫情暴发后交通管制和居家隔离期间空气质量变化所带来的人群非新冠病毒影响。
NO2和PM2.5均为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物,研究显示,疫情暴发后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使得这些污染物排放量明显降低:
武汉的NO2浓度下降了22.8 μg/m3,PM2.5浓度下降了1.4 μg/m3;全国NO2浓度下降了12.9 μg/m3,全国367个城市PM2.5浓度下降了18.9 μg/m3。
而空气质量的改善,经估算,避免了8911例NO2相关死亡,其中65%为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心血管病死亡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死亡。
此外,还避免了3214例PM2.5相关的死亡,其中73%为心血管病死亡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死亡。
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4日,中国死于新冠病毒者有4633人。
这意味着,疫情期间空气质量的改善,减少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了因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的死亡人数。
图1 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前后空气污染变化和因空气质量改善避免的相关死亡
不过研究者也指出,估算结果应该谨慎解释,一则两种污染物相关死亡或存在一定重叠,二来因为疫情扰乱了正常医疗服务,可能影响慢病患者的及时就医。此外,室内污染和室外污染或存在一定暴露测算误差。
尽管存在两种污染物重复计算的可能性,但研究者也指出,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可能性较小,应用单一污染物模型和双重污染物模型进行估算的结果非常接近。
研究者表示,减少车辆排放物的积极的空气污染管控措施,有助于大幅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潜在的人群健康获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将隔离期定义为2月10日至3月14日,隔离前时间定义为1月5日至1月20日。其中时间段排除了春节假期,以避免与隔离措施无关的空气质量变化。
研究者对比了这两个时间段的空气质量变化,2016年~2019年相同时间的变化,以及2020年与2016~2019年隔离前后空气质量变化。研究也考虑了中国过去几年实施的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对空气污染改善的长期影响。
该研究收集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14日全国367个城市NO2和PM2.5的日浓度。
来源:Chen K, Wang M, Huang C, et al. Air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mortality benefit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Lancet Planet Health.2020 May 13.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