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21:56:4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3次
阜外医院郑英丽、丁征等就该院抗凝门诊5年68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 102次就诊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患者中服用华法林的比例最高达80.79%,其次是达比加群酯(12.17%)和利伐沙班(7.04%)。
5年共发生174例次(25.5%)出血事件,其中 16例(2.3%)患者发生临床相关非大出血事件,10 例(1.5%)患者发生大出血。小出血 148 例次,占就诊次数的4.8%。
不过,接受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中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在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共2 869次就诊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危急值(>4.5)共出现 27例(0.94%),其中10例(37.0%)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6 例(22.2%)为华法林快代谢型。
表1 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4.5的影响因素分析
服用华法林者中大出血和临床相关非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和2.5%,小出血事件占就诊次数的21.2%。而发生小出血的患者 INR 多在目标范围内。
研究者指出,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出现INR危急值的原因以及出血事件与 INR 的相关性能够为临床提供预见性的实践指导。
表2 华法林抗凝期间的出血事件分析和降低出血风险的措施
此外,服用达比加群酯者中,18.1% 发生了出血事件(小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事件和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7%、1.2%、1.2%),消化道不适发生率为 9.6%。
利伐沙班治疗者中大出血和临床相关非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 6.3%,远低于控制良好的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的发生率。研究者认为,这或与随访时间短有关。
来源:丁征,王莹,彭昆,等. 抗凝门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出血发生情况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956-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