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 21:59:2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8次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眼健康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通过9省份抽样调查形成,也是首部眼健康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我国盲和视觉残障的发生率下降了37.8%和15.4%,基层眼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在医疗资源方面,我国每5万人中有1.6名眼科医生,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年龄相关性眼病、代谢相关性眼病、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凸显,成为我国当前主要的致盲眼病,这些都使得面临较大防控挑战。
其中,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6%,大学生总体发生率超90%。
再如白内障,据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教授介绍,1999年我国100万人中白内障手术例数是300多,现在经过21年的发展,百万人群中的白内障手术例数接近3000。
如何保护眼睛?王宁利指出,电子产品单次使用控制在20分钟,保护眼睛,望远是最重要的。
王宁利说:“屏幕不要把对比度选得太高、太亮,否则进入眼睛视网膜的亮度会超过我们所需要的生理阈值。要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工作的过程中眨眨眼,不要忘掉保护眼睛,望远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强制自己走到阳台上,走到窗口看5米以外的物体10分钟。”
此外,他还表示,80%的眼病可防可治可控,建议公众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国家卫健委针对一些重点致盲性眼病,因病施策采取了相关措施。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表示:“针对糖尿病、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干预。”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