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22:56:3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4次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梗来说,尽快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然而部分心梗患者就诊得太晚,以至于失去了机会。
近期,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的中国急性心梗(CAMI)注册登记研究最新分析数据显示,有32.6%的中国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在症状发作12小时后才来医院,失去了再灌注治疗的机会。
指南建议,在发病12小时内的心梗患者应接受包括急诊介入和溶栓治疗在内的再灌注治疗;若发病超过12小时,仅伴持续性心肌缺血症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致命性心律失常者需要再灌注治疗。
作者表示,应加强对公众心梗症状和早期再灌注治疗重要性的宣教,以减少心梗患者的治疗延误,改善预后。
研究分析了2013至2014期间107家医院在发病7天内收治的心梗患者18 536 例。
从发病至来院就诊时间<3、3~6、6~12、12~24、≥24小时的患者比例为24.2%、26.7%、16.6%、10.3%和22.2%。在发病24小时到达医院患者中位时间长达234分钟,近4个小时。
作者指出,在西方国家,STEMI患者来院就诊平均时间为2小时。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全球注册研究(GRACE)显示,西方人在发病2小时内就诊的比例高达30 ~50%。美国国家心梗注册研究显示,45.5%的患者在2小时内到达医院,超过12小时来医院的比例仅8.7%。
而CAMI研究中,在发表3小时内到达医院的患者仅24%。
患者年龄大,无医疗保险、文化水平低、目前吸烟是患者延迟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心梗患者以自行就诊为主,占61.8%;呼叫救护车的比例比较低,仅10.8%。
在县级医院,自行就诊患者比例最高,占73.3%,省级医院外院转诊的比例最高,占33.9%。
来源:赵振燕,杨进刚,赵延延,等. 中国省、市和县级医院ST 段抬高型心梗住院患者就诊时间差异和延迟就诊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554-560.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6.00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