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不健康饮食伤心脏,还伤心理!BMJ文章

2020-06-30 22:56:3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7次

近期,BMJ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健康饮食不仅有利于心脏健康,而且有助于心理健康。

 

近年来,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事实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观察到,坚持健康饮食模式,多吃水果、蔬菜、坚果和豆类食品,适度摄入家禽、鸡蛋和乳制品,少吃红肉,与抑郁风险降低相关。

 

健康的饮食模式,如地中海式饮食,比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如西方饮食)有利于更好的心理健康。

 

某些食物或饮食模式对血糖、免疫激活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可能在食物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作用。

 

大量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影响心理健康

 

食用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增加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除了身体健康风险外,高血糖指数和含有大量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类的饮食导致的高血糖负荷也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显示,食物升糖指数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吃高糖负荷的饮食会增加健康人群的抑郁风险,并影响自主性反调节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导致焦虑、易怒和饥饿。

 

观察研究也发现,反复低血糖(低血糖)与情绪障碍有关。

 

高升糖指数的饮食是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通常是抑郁症的一种共病。在这两种情况下,均存在胰岛素抵抗、脑容量和神经认知表现的异常,揭示这两种疾病具有重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此外,对高血糖指数食物的炎症反应增加了高血糖指数饮食通过心理健康和免疫激活之间更广泛的联系与抑郁症状相关的可能性。

 

饮食、免疫激活和抑郁

 

研究发现,持续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可以减少人体内的炎症标志物。另一方面,富含饱和脂肪的高热量食物似乎能刺激免疫激活。

 

事实上,高热量和高饱和脂肪饮食的炎症效应被认为是西方饮食可能对大脑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一种机制,包括认知能力下降、海马体功能障碍和血脑屏障损伤。

 

由于包括情绪障碍在内的各种心理健康状况都与炎症加剧有关,这一机制也提供了一种途径,通过这种途径,不健康饮食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饮食炎症方面的得分明显较高。

 

然而,饮食炎症在精神健康中的因果关系还没有被证实。尽管如此,抗炎药(如细胞因子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这些药物可以显著减轻抑郁症状。

 

特定的营养成分(例如多酚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健康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也可能具有抗炎作用,或许是某些食物可以缓解或预防与炎症状态加剧相关的抑郁症状。

 

还需要进一步的干预研究以确定饮食诱导的免疫调节的改善是否能减轻受炎症进而改善抑郁症状。

 

大脑、肠道微生物群和情绪

 

对于食物影响我们精神健康的方式,最近的一个解释是饮食模式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神经、炎症和激素信号通路以双向方式与大脑相互作用。研究已经证实了大脑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会影响心理健康以及神经活性微生物代谢物的改变在抑郁症状中的作用。

 

除了遗传因素和接触抗生素外,饮食也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功能的一个潜在的可改变的决定因素。

 

肠道微生物群在调节人类大脑情绪的过程中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特定微生物或其代谢物与人类复杂情绪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饮食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是否会影响抑郁症状或临床抑郁障碍,以及这种改变可能发生的时间,仍有待证实。

 

文章也强调,不能过于关注细节而忽视更大的问题。虽然发现单一营养素的抗炎特性或揭示肠道和大脑之间相互作用的微妙之处可能会为食物如何影响情绪提供新的线索,但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饮食带来的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其他问题。例如,不良饮食导致肥胖和糖尿病,这已经被证明与较差的精神健康有关。

 

总之,制定公共卫生倡议,有效地控制生理和心理共病的既定风险因素,是改善人口健康的优先事项。

 

同时,文章也指出,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往往独立于营养和饮食而存在且持续存在。因此,对食物和心理健康之间潜在联系绝不能用来支持对个人饮食选择和心理健康的污名化。

 

来源:Joseph Firth, et al. Food and mood: how do diet and nutrition affect mental wellbeing?. BMJ 2020, 369: m238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