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阵发性房颤需重新定义?JAMA子刊研究称,房颤持续超1天,消融效果就差

2020-07-04 19:28:3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4次

目前,根据发作时间长短,通常将房颤分为三类: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其中,发作7天内可自行或经干预终止的房颤被定义为阵发性房颤。
 
然而,近期发表在JAMA网络开放子刊上的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表明,目前阵发性房颤的定义可能并不能准确反映其临床结局。
 
因为该研究发现,房颤发作时间只要≥1天,房颤消融术后任何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性心动过速)复发的风险就明显增加。
 
作者表示,由于房颤发作时间<24小时者消融效果好,应考虑将发作时间持续24小时之内定义为阵发性房颤,而不是7天。
 
 
分析显示,与基线发颤发作时间1~<2天、2~7天、>7天的患者相比,基线房颤发作时间<1天的患者如果房颤消融术,术后任何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分别降低59%75%77%
 

基线房颤发作时间不同的四组患者消融术后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比较
 
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房颤发作时间>1天是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独立因素(OR=3.36),其影响比左房增大(OR=1.92)还要明显。
 
在房颤发作时间<1天的患者中,消融术后房颤负荷较基线发颤发作时间2~7天、>7天的患者分别降低0.1%1%
 
而在基线发颤发作时间1~2天、2~7天、>7天的患者中,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风险或房颤负荷均无明显差别。
 
研究者指出,近年来的证据表明,目前阵发性房颤的定义方法不能反映反映房颤的病生理过程,以及房颤的并发症风险。
 
房颤发作24小时内,心脏就会发生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并可在发作48小时左右达到稳定状态。
 
观察研究也发现,房颤发作24~48小时后,药物转复房颤的作用会明显降低。
 
另外,在亚临床房颤发作>24小时的患者中,缺血性中风或全身栓塞的风险就明显增加了,因此有专家提出,房颤只要持续发作超过24小时,就要考虑启动口服抗凝治疗。
 
研究者认为,这项最新研究增添了新的证据,提示房颤需要尽早干预,在心脏病生理和解剖结构出现明显改变前进行干预,可能会改善临床预后。
 
该研究是针对CIRCA-DOSE研究的一项最新分析,后者为一项前瞻性、平行分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覆盖加拿大8家医疗中心,共纳入346例初次拟行导管消融术的症状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在消融术至少30天前植入心脏监测仪。
 
患者平均年龄为59岁,67.7%为男士,其中76%的患者房颤发作时间<1天,房颤发作时间1~<2天、2~7天、>7天的患者分别占7.2%11.7%5.2%
 
来源:Associ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pisode Duration With Arrhythmia Recurrence Following Ablation: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0; 3(7): e20874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