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新冠疫情期间,心碎综合征增3~4倍!美国研究

2020-07-13 23:28:0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2次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而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中,心碎综合征,也称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章鱼瓶样心肌病,发生率是疫情暴发前的4~5倍。
 
该研究显示,疫情大流行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激性心肌病发生率为1.55%~1.8%,而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应激性心肌病发生率升高至了7.8%
 
研究者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时,应激性心肌病发生率显著升高,可能主要与人们的心理、社会、经济压力均剧增有关,而并非新冠病毒直接作用或者新冠病毒感染的后遗症。因为在该研究中,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的所有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当然,新冠肺炎可能与应激性心肌病也存在关联。但目前文献很少报告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应激性心肌病病例。
 
该研究纳入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健康系统2家医院、5个时期的19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1656例是疫情大流行前发生的,其余258例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20203~4月)发作的。
 
研究者发现,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发作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7.8%20例)为应激性心肌病,而在疫情大流行前的4个时期,每个时期只有5~12例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率为1.5%~1.8%
 
分析显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应激性心肌病发生风险是疫情大流行前的4.58倍。
 
研究者发现,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确诊的20例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与疫情大流行前发生的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相比,疫情大流行期间确诊的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中位住院时间明显延长(8 vs 4~5天)。但两类患者的死亡率(3.6% vs 5%)和30天再住院率(21.4% vs 22.2%)并无显著差别。
 
疫情大流行前和疫情大流行期间的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中位年龄均为67岁,男士分别占66.1%67.8%
 
在该研究中,应激性心肌病根据2014年国际Takotsubo综合征诊断标准(InterTAK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包括:一过性左室功能障碍,表现为心尖气球样变或心室中间段、基底段或局灶性室壁运动异常;疾病发作前可能有情绪或躯体诱发因素(但这不是必有的);神经系统疾病或嗜铬细胞瘤可能是触发因素;心电图出现新的异常现象,例如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QTc间期延长;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等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中度升高,以及利钠肽水平明显升高;无心肌炎证据;可能同时存在明显的冠脉疾病。
 
来源:Incidence of StressCardiomyopathy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 JAMA Netw Open.2020;3(7):e201478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