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左束支阻滞相关“心肌病” | 夏云龙等讲述

2020-07-22 21:34:3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5次

左束支阻滞(LBBB)的首次报道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近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等撰文指出,左束支阻滞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心电图诊断,实际上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有明显影响。

 

文章指出,对真性左束支阻滞的识别和背后机制的深入探讨可能会为未来心衰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的管理带来新的曙光。

 

2009 年,由AHA/ACCF/HRS制定了左束支阻滞的定义:QRS 波时限≥ 120 msV1 导联呈QS型或rS 型,I 导联和V6 导联的R 波宽并伴有切迹或顿挫并且无q 波。

 

2011 有学者提出更加严格的真性左束支阻滞概念,需要在原有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满足:(1QRS 波时限男性≥ 140 ms,女性≥ 130 ms;(2)至少有两个相邻导联QRS 波存在切迹或顿挫。

 

近期研究提示,此标准下的真性左束支阻滞可以很好地预测心衰患者对左室CRT 的良好反应。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完全左束支阻滞还应满足V1 导联r 波振幅< 1 mm 并且aVL 导联r 波振幅<1 mm,相比传统标准,符合此标准的患者在CRT 术后左心室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虽然左束支阻滞合并的疾病或危险因素可能是患者心衰发生率高的原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左束支阻滞亦可能是心衰的一个独立促成因素,长期的左束支阻滞最终可导致特发性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

 

与其他获得性心肌病的诊断模式一样,作者认为,左束支阻滞相关心肌病的诊断也需满足三项标准:

 

1)左束支阻滞发现之前心功能正常;

 

2)诊断左束支阻滞后经较长时间出现左心室扩张与肥厚、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心肌病;在心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能除外其他心血管病的影响;

 

3)纠正左束支阻滞可逆转心肌病。

 

众多临床证据显示,CRT及希氏束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可以通过改善或纠正左束支阻滞,逆转部分患者的心室重构并使心功能恢复正常,这些临床证据也提示存在左束支阻滞相关心肌病

 

来源:刘飞,董颖雪、夏云龙. 左束支阻滞的研究进展. 2020. 35: 717-721.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7.01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