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基于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房颤项目(CCC-AF项目)的最新研究发现,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既往甲减病史可能是一个保护因素,而甲亢病史则是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者认为,房颤患者一旦合并甲亢,必须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在CCC-AF项目31 486例房颤住院患者中,1145例有甲状腺疾病病史,1.6%的患者曾患甲减,2%曾患甲亢。住院期间,16.3%的房颤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衰、心原性休克、中风)。在甲减、甲状腺功能正常、甲亢的患者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3.1%、16.3%、19.0%,三类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校正性别、年龄、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有甲减病史的房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40%。相反,有甲亢病史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32.7%。研究者指出,有甲减病史的房颤患者之所以住院期间心血管风险较低,可能与以下三个原因有关:(1)甲减患者中存在纤溶亢进现象,因此可能会降低房颤导致的血液高凝程度;(2)甲减患者心率偏慢,这可能会减慢房颤导致的快心室率;(3)有甲减病史的患者中女士较多,有吸烟史的人较少,血压较低。但China Peace一项亚组分析发现,如果是急性心梗患者,合并甲减和甲亢都提示预后不佳。合并甲减的患者再次血管重建风险增加了64.8%,心衰风险增加38.2%。CCC-AF项目覆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家医院。在该研究中,房颤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来源:[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of thyroid diseases and risk of in-hospital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Findings From the CCC-AF (Improving Car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Atrial Fibrillation) Project. Med Clin (Barc), 2020 Jul 16[2]陈静,王文尧,王思远,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461-46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