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 14:27:1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0次
2020年8月7日下午至8日,“第九届晕厥与心脏猝死预防专题研讨会暨第七期晕厥单元(中心)建设培训班”在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网上成功举办。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学会张力涓副会长、我国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郭继鸿、蒋文平、刘国树、马长生、吴书林、李毅刚、浦介麟、方丕华、张海澄、姚焰、李学斌、洪葵、陈红和刘文玲等教授莅临大会,与全国各地5000余相关领域的医务工作者聚集一堂交流晕厥领域的相关知识与进展,探讨我国晕厥领域的建设与发展。
开幕式上胡大一教授致辞,指出晕厥和猝死是常见的临床问题,我国晕厥领域研究较少,科普工作不够,群众知之甚少,应该加强晕厥和猝死领域的科研创新,加强科普工作。
张力涓副会长在致辞中强调晕厥是多学科疾病,自2017年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学会成立晕厥分会以来,致力于晕厥和猝死的防治,总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自2019年开始针对我国晕厥缺乏规范管理、诊断率低、复发率高、猝死率高、住院率高的问题开展了晕厥单元(中心)建设项目,使我国晕厥患者的管理有了长足进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会主任委员吴书林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晕厥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疾病,近年来国际国内出台了一系列晕厥相关的指南和共识,我国晕厥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要积极参加、深入融合,共同努力使我国的晕厥工作更上一层楼。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学会晕厥分会主任委员刘文玲教授在开幕式上总结了2019年晕厥单元(中心)建设的历程,在过去的1年里在北京、广州、哈尔滨、西安、上海、济南分别举办晕厥单元(中心)培训班。
目前已经有147家医院参加了晕厥单元(中心)建设项目。注册晕厥患者4473例。许多医院都建立了晕厥管理团队,开了晕厥门诊并建立了功能性晕厥病房。
2019年8月1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学会晕厥分会、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组织专家进行了首次晕厥单元(中心)的网上评审。开幕上对首批24家晕厥单元(中心)及新参加晕厥单元(中心)建设的16家医院进行了网上授牌仪式。
会议还邀请到了欧洲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委员会主席Michele Brignole教授讲解了“意大利晕厥患者的管理模式”。
马长生教授讲解了“房颤伴晕厥患者的管理”指出国内外资料显示晕厥患者中房颤/房扑的患病率较高,有房颤的患者容易发生晕厥,老年患者房颤与晕厥独立相关。对于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应首选消融治疗而不是起搏器治疗。
浦介麟教授介绍了如何进行晕厥单元(中心)建设;刘文玲教授讲解了晕厥的诊断流程和危险分层;张海澄教授讲解了短暂意识丧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丕华教授讲解了远程心电监测在晕厥诊断中的地位。
姚焰、杨进刚和刘彤教授对神经介导的晕厥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刘宏斌教授讲解了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不耐受综合征;李学斌和孙志军教授讲解了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晕厥的诊断与治疗;杨新春和曲秀芬教授讲解了心律失常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田宏教授讲解了儿童晕厥的特点;刘杰忻教授讲解了基础自主神经检测方法。李翠兰、洪葵、刘文玲和刘念教授就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和讨论。大会还设立精彩病例分享专场。
大会内容涉及了晕厥和心脏领域的诸多内容,为推动我国晕厥和心脏猝死领域的发展一尽绵薄之力。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