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低碳饮食不靠谱!美国国家血脂协会共识

2020-08-12 22:59:5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4次

低碳饮食,其实就是少吃碳水化合物,靠多吃脂肪以减肥的一种饮食方式。


近期,通过全面回顾现有证据,国家血脂协会发表共识称,低碳饮食对于减轻体重和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没有优势,反而有危险。


该共识中,将低碳饮食定义为每日总能量10%~25%来自碳水化合物,即每天50~130g碳水化合物;极低碳饮食则定义为每日总能量<10%来自碳水化合物,即每天<50g碳水化合物。


共识指出,遵循低碳饮食和极低碳饮食/生酮饮食的人食欲和饥饿感降低,似乎还会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但具体机制不详。有可能与儿茶酚胺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共识称,对于低碳饮食和极低碳饮食减轻体重的效果,短期(≤6个月)优于低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而长期(>6个月)的效果与低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相似。极低碳饮食难以维持,依从性较差。


因此,需要在短期内(2~6个月)减轻体重者,可采用低碳饮食(50~130g /d)或极低碳饮食/生酮饮食(20~49 g/d)。


共识认为少吃才是减肥的硬道理,通过改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三种营养素的比例没有用。


由于低碳饮食或极低碳饮食很难维持,对于准备长期减轻体重者,应适度摄入碳水化合物摄入,即每天130~225 g


关于生酮饮食,共识认为,酮症与身体失水有关。

 

低碳饮食和极低碳饮食/生酮饮食在短期内的减肥作用,主要是由于体内水分的流失有关。


与减少热量的饮食相比,低碳饮食似乎会导致肌肉量的减少。因此建议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量(1.0~1.5 g/kg·d)。


另一方面,低碳和极低碳饮食中的高饱和脂肪酸,则会增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通常会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也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时间不是很持久。


低碳和极低碳饮食对于降低血糖和胰岛素的作用也不明显,似乎可在短期内降低HbA1c,但长期效果不明显。


低碳饮食可减少糖尿病药物的使用。但与低碳饮食相比,地中海饮食更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TGHDL-CHbA1c水平。


低碳和极低碳饮食对超重或肥胖者血压的影响也不一致。


有鉴于此,共识建议:


为了改善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建议采用饮食干预,使体重降低5%~10%


如果进行低碳和极低碳饮食,应选择不饱和脂肪酸,而非饱和脂肪酸。


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相比,超重/肥胖伴或不伴有2型糖尿病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患者,采用低碳饮食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是合理的。


由于采用低碳和极低碳饮食者血脂变化明显,应监测血脂的变化。


对于低碳饮食安全性的建议


一些人群应用低碳饮食有危险,因此共识建议,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房颤风险高、心力衰竭、肾病或肝病的患者选择低碳或极低碳饮食应进行密切监测。


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遗传性严重高胆固醇血是极低碳饮食/生酮饮食的禁忌症,这些患者不推荐使用低碳饮食。


因为低碳饮食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以及时调整糖尿病药物剂量。


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应避免极低碳饮食,因为会增加SGLT2 抑制剂相关酮症酸中毒风险。


极低碳饮食可能会影响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治疗,需要更频繁地监测。


研究发现,低碳饮食以及高碳饮食均增加一般人群死亡率,而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死亡率最低。  


要长期保持体重和心血管健康,共识建议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30~225/天),特别是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


除此之外,共识指出,体力活动比如保持指南推荐的运动量对于保持体重和心血管健康也非常重要。


来源:Kirkpatrick CF, Bolick JP, Kris-Etherton PM, et al.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and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effects of low-carbohydrate andvery-low-carbohydrate (including ketogenic) die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ody weight and other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 Nutrition and Lifestyle Task Force. J Clin Lipidol. 2019;13(5):689-711.e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