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王辰院士:重视群医学,医防要结合

2020-08-12 22:59:5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9次

在医学实践中,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由来已久,其根源性因素在于两类学科一直并行发展,弱化了对医学生大健康意识的培养,固化了医学生的思维。近些年,国际上提出群医学概念,为弥补这一裂痕提出了思路。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院士等发表述评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须通过群医学学科建设推动"以治病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文章指出,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完整的涵盖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群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在临床及公共卫生实践中灌输群医学理念,建立群医学示范基地并开展宣传倡导推动群医学学科在全国发展。


群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曾有多种定义。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团队综合多种定义后作出如下定义:群医学是以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为宗旨的学科。


它融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学科,统筹个体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措施与人群整体健康行动,以达到人群健康效益最大化。


群医学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方法学。群医学理念认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在实施个体诊疗、康复保健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和干预活动,从而实现人群疾病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提升全人群健康水平。


群医学是伴随对医防结合回归的呼吁而产生和发展的。


文章介绍,哈佛大学、布朗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或建立群医学系,或设计群医学学位项目,为培养跨学科人才做了很多探索。


20187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群医学学科。


文章强调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医防结合,并指出当前慢病高发及新旧传染病的威胁亟需医防结合的实施。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病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负担。

单纯依靠临床医学无法解决这一卫生问题,需要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从单纯的疾病诊治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推动形成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各类卫生资源分工协作格局,发展预防、治疗、康复、照护相互协调促进的健康服务体系。


新老传染病依旧威胁公众健康,需要在防治中贯彻群医学理念。


艾滋病、结核病等传统传染病依旧不容忽视,需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实现有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启示,应对新发传染病应以群医学理念做好顶层设计,落实病原研究、病毒溯源、疫苗和药物研发、监测预警,检测诊断、收治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社会动员、隔离传染源、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环境消毒等集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和人群防控为一体的综合措施。


医疗服务从业人员众多,医疗服务机构组织割裂,严重影响人群健康效益改善。


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临床执业医师(含助理)数为360.8万人,注册护士409.9万人,全科医生人数为30.9万人,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人数为11.4万人,从业人数庞大,群医学理念普及困难。


县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在组织构架上是割裂的,在服务对象、工作内容、甚至工作目标上也没有有效整合。这种格局难以解决我国"看病难"的问题,更无法缓解日益增长的疾病负担问题。


文章提出了以群医学学科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的建议:


1 加强群医学学科学历教育建设


短期可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伦理学、医疗质量管理、医疗保险等内容纳入医学基础课程,培养医学生医防并重的思维及从业行为;

长远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设立群医学院(系)或学位项目,培养具有群医学思维的新型医学生,促进医学教育良性发展。


2 重视医学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促进临床医学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公共卫生调研实践,以公众健康需求指导教学和人才培养。


通过临床实习,培养预防医学学生的个体保健技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医防结合实现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


3针对不同卫生从业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对临床工作从业者,要着重培养医防并重的思维,临床研究设计能力,以及生命全过程管理和服务的意识。


对公共卫生从业者,要着重补充临床救治和康复知识,补齐个体预防知识和技能不足的短板。


对卫生管理者,应当重点加深其对卫生政策的理解,培养循证决策能力。


4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扩大培训力度


发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平台和临床医生继续教育平台的作用,对即将走向临床工作和已在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加强群医学的理念和技能培训,促使其在实施个体诊断、治疗、照护和保健服务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和干预活动,实现人群的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提升全人群健康水平。


5 加强群医学学科建设示范及理念倡导工作


以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学科为基础,形成示范基地,在全国主要医学院校推广。逐步建立一批由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共同组成的融医学研究、临床诊疗和预防干预一体的传染病防治基地。此外,要加强群医学理念宣传倡导,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在临床诊疗中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的政策支持。

 

来源:杨维中,冷志伟,单广良,王辰.群医学:弥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裂痕的新兴学科.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网络预发表.DOI:10.3760/cma.j.cn112137 -20200515-0154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