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5 08:34:2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4次
心肌病临床研究—规范诊疗阜外经验论坛是CHC2020心肌病论坛的压轴之作,本场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超声影像中心主任王浩教授、心肌病病房副主任康连鸣教授联席主持。
首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病理科主任王红月教授主要就病理检查在心肌病形态功能表型与病因分析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与阐释。
王教授指出,病理学依然是心肌病“形态功能表型”的金标准,并参与“病因学”的发现。心肌病的异质性、病理改变的非特异性和活检的有创性要求“有选择”地开展心内膜心肌活检。MOGES分类和命名系统,体现了心肌病诊断的多学科特性,将引领未来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程怀兵教授分享了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为代表的功能检测在心肌病中的应用。程教授从几位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实例展开,介绍了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以及目前的诊疗经验和专家共识,指出今后应当尽可能地推广48小时心电图动态监测,为实施更精准的诊治提供依据。
此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方纬教授介绍了核素心脏显像在心肌病诊疗中的应用。核素心脏显像主要可分为心肌病变功能损伤评价和心肌病理改变特异性显像。
方教授从心肌病的微循环缺血机制开始,并将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心脏MRI鉴别心肌损伤进行比较,阐明了核素心脏显像的原理和特点,进而又介绍了如心脏交感神经显像、恶性心律失常高危心肌的鉴别、心脏99mTc-PYP显像等临床的难点、热点、新点问题。展望未来发展,方教授指出核素心脏显像前景广阔,期待特异性更高的分子探针的研发和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周洲教授指出遗传性心肌病基因检测具有四个重大意义:早期诊断、亲属筛查、优生优育和靶向药物开发。周洲教授通过分享典型案例,进一步论证心肌病基因检测如何从基础向临床迈进,解决患者的切身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肌病病区刘庚护士长强调了心肌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对于心肌病患者康复不可或缺的作用,指出目前对于心肌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亟待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方法,对患者做好宣教、诊断、治疗、指导、随访,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管理,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和规范诊疗经验是撰写诊疗指南、制定行业标准、推广技术应用的重要依据,也是解决临床问题、突破诊疗瓶颈、实现精准医学的关键。研究成果层见叠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需要规范诊疗作为媒介,才能更好地实践落地。本次论坛为所有致力此领域的同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心肌病诊疗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