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CHC2020】CAMI研究:我国心梗发病呈现年轻化、老龄化和农村化趋势

2020-09-20 16:48:2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2次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0)中国心血管队列与临床注册研究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的许海燕教授系统介绍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的新进展。

 


许教授指出,我国地域辽阔,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就诊方式和条件、治疗模式、治疗效果在不同人群及不同类型医院间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是一项基于中国各省三层级医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信息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研究。该研究覆盖我国31省,于2013年1月启动,连续登记发病后7天内在各级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


该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40年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农民比例、卒中史、既往心肌梗死史及糖尿病患者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年轻化、老龄化、农村化的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及社会经济状态的改变,体力活动及不良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发因素。


比如,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年轻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较高,表明年轻男性患者可能更有必要进行强化降脂干预。

 

此外,通过对我国各级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现状的分析,研究提示,大小城市急救及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中国仅三分之二的在发病12小时到达医院STEMI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与欧美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各级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县级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率较低。

 

此外,许多患者发病后并未及时就医,求助于急救车的比例明显偏低,且对再灌注治疗获益的认识不足。


研究发现,中国有32.6%的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在症状发作12小时后才来医院,失去了再灌注治疗的机会。
 

基于以上结论,许海燕教授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提出了以下4点建议:

 

(1)在患者教育上,应向患者明确紧急、就近就医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再灌注治疗的获益;

 

(2)在医疗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急救及紧急就医转运系统;

 

(3)对医生而言,应仔细识别诊断、评估获益与风险,积极开展再灌注治疗;

 

(4)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应建立完善快速通道并加强医护培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