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4 23:45:08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9次
为了更好保护心脏,好睡眠就很重要,但很多特应性皮炎患者常因瘙痒而睡不好觉,拿“痒痒”怎么办好?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等学术组织给出了共识。
瘙痒是特应性皮炎最主要症状,也是发病先兆。瘙痒源于炎症性皮损,肘、腕、面颈部是好发部位。
大多数搔抓发生在前半夜,很少发生在天亮前。而特应性皮炎瘙痒更容易发生瘙痒-搔抓循环。
共识指出,打破瘙痒-搔抓循环是特应性皮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避免搔抓是患者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瘙痒管理要循序渐进
特应性皮炎瘙痒的管理依据瘙痒严重程度及皮损状况实行循序渐进的管理模式。
瘙痒不影响睡眠的轻度瘙痒患者,以外用治疗为主,包括含抗瘙痒成分的润肤剂、弱中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酌情选择口服抗组胺药。
瘙痒影响睡眠的患者,考虑糖皮质激素湿包裹疗法方法,3 ~ 5 d无明显效果,可口服米氮平,仍然效果不佳可联合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
严重影响睡眠的重度瘙痒患者,考虑选择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或短时间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针对所有患者,加强疾病宣教,注重睡眠质量管理,缓解各种压力,减少各种刺激包括避免接触各种过敏原等,坚持使用润肤剂或保湿剂。
具体治疗细节
共识指出,正确选择并长期合理使用保湿剂,是改善特应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减轻瘙痒的基础。
应规则足量使用保湿剂,每日至少使用 2次,儿童每周至少全身使用100 g保湿剂,成人至少250 g。
而且无论有无瘙痒或其他临床症状,均应坚持长期使用。游泳或洗浴后,应尽快使用,以提高保湿效果。
在炎症的急性期先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缓解炎症后,再使用润肤剂。
共识介绍,外用药是控制特应性皮炎瘙痒的一线治疗,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还可通过抑制外周神经敏化提升止痒效果。
建议在急性发作时以弱中效糖皮质激素作为起始治疗。为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皮肤屏障及全身的影响,炎症控制后应逐渐过渡到弱中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或面部、眼睑或皮肤皱褶处等敏感部位。
对于特应性皮炎重顽固性瘙痒可系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优先推荐环孢素或甲氨蝶呤。
环孢素不良反应多,可作为短期方案用于急性期。霉酚酸酯有致畸性,无论男女,使用期间均需避孕,在计划怀孕前6周停用。
共识指出,特应性皮炎瘙痒以非组胺依赖的机制为主,涉及众多介质和受体,口服抗组胺药治疗瘙痒作用有限。
考虑到特应性皮炎存在神经源性瘙痒,推荐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抗癫痫药。
抗 5 羟色胺能有效控制瘙痒,米氮平有助于缓解AD的夜间瘙痒,且耐受性较好,宜睡前服用,推荐剂量低于抗抑郁剂量。不建议用于10岁以下儿童。
内啡肽参与瘙痒的发生,布托啡诺是一种阿片κ受体动剂和部分μ受体拮抗剂,对缓解多种其他顽固性夜间瘙痒有效,但对特应性皮炎瘙痒改善的数据有限。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等. 特应性皮炎瘙痒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 54:391-396.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