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8 23:36:0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7次
评估心血管病风险并进行风险分层,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基础。
当前的美国指南建议采用多队列合并方程(PCE)模型来评估成年人的十年心血管病风险,处于中等心血管风险(7.5%~<20%)的人应考虑服用他汀。
2016 年,我国学者利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研究随访的大样本队列数据,建立了用于心血管病 10 年风险和终生风险评估的 China-PAR 模型,并提出了适合国人的风险分层标准。
这一评估模型被2019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采纳。
1月4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培、唐迅等在JACC亚洲子刊上发表的CHERRY研究通过比较China-PAR模型和PCE模型后发现,在中国人群中预测5年心血管病风险,这两种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都很好,China-PAR模型的总校准度优于PCE模型,不过对当地居民重新校准后,两个模型的总体表现变得相似了。
CHERRY研究为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项目,该研究从中提取于2010~2016年纳入的226,406名40~79岁居民。
分析显示,不论在男士还是女士中,China-PAR模型和PCE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男士中C统计量分别为0.758和0.763,女士中分别为0.811和0.820)。
China-PAR模型低估了20%的男士和40%的女士的心血管风险,在最高风险人群中尤其明显;PCE模型则高估了63%的男士的心血管风险,低估了34%的女士的心血管风险,其校准度较差。
但重新校准后,PCE模型中观察到的风险和预测的风险一致性更好了,两个模型的校准度就变得类似了。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说明,对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已有的风险预测模型可能已足够用于总体风险评估,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改善对最高风险人群的预测能力。
研究中位随访4.6年期间,2.37%的人首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致死性或非致死性中风、非致死性心梗、心血管死亡。
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需纳入:性别、年龄、现居住地(城市或农村)、地域(北方或南方,以长江为界)、腰围、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当前血压水平、是否服用降压药、是否患有糖尿病、现在是否吸烟,是否有心血管病家族史。
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和PCE模型采用的预测因素
来源:
[1]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编写联合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3: 4-28.【长按或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2]Evalu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Models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ERRY Study. JACC: Asia. Jan 0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