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9 23:49:2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8次
随着光照时间增多,天气变热,臭氧8小时浓度将逐渐替代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周脉耕等发表在Lancet子刊上的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接触臭氧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臭氧对65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比65岁以下人群更为显著。
这项全国性队列研究纳入2010-2011年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中96955名居民,被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随访期间平均臭氧浓度为89.7 μg/m3。
在完全调整后的模型中,研究者发现臭氧与总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臭氧浓度每增加10 μg/m3,HR=1.093)、缺血性心脏病(臭氧浓度每增加10 μg/m3,HR=1.184)和中风(臭氧浓度每增加10 μg/m3,HR=1.063)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调整PM2.5后,臭氧与总体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相关性几乎没有变化,而与卒中死亡率不再相关。
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长期接触臭氧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比65岁以下人群更为显著。
研究没有发现性别、教育水平、吸烟状况、城乡居民和地理区域的相关性有任何影响。
研究者发现,臭氧与心血管死亡率之间几乎呈线性暴露量-反应关系。
研究者指出,几乎所有关于臭氧慢性影响的研究都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等高收入国家进行的。该研究首次在中国观察到了类似的显著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对心血管死亡率的慢性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并不一致。臭氧对心血管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不一致可能归因于许多因素,例如暴露估计的准确性、随访时间、人群特征和臭氧暴露水平。因此,迫切需要从长期大规模队列研究中获得更多证据,以便更好地了解臭氧对心血管系统的慢性影响。
周脉耕团队等曾发表研究发现,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北京。
来源:[1]Long-term exposure to ozon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China: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Lancet Planet Health. 2022, 6(6): e496-e503.
[2]Peng Yin, et al. The effect of air pollution on deaths, disease burden, and life expectancy across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n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Planet Health, August 17,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