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5 23:40:3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0次
新冠疫情的连绵,让全球不少行业遭遇重创,连带很多职业工作者的腰包也瘪了许多。
近日,发表于Lancet子刊的一项研究发现,腰包鼓不鼓可能会影响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而且收入缩减带给心理的阴影,要比收入增加对心理改善的影响要大。
这对于需要奔波温饱问题的人而言更为明显。
研究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一个人的幸福感会增加,心理健康水平也增加。
但收入缩减,会让心理健康水平也随之缩水,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收入增加改善程度。
这意味着,对于生活在贫困线上下的人而言,收入下降可能意味着收入保障受到威胁,心理健康也有风险。
当前新冠疫情的延绵、气候变化的棘手、俄乌战争的未决,均不同程度冲击了当前的经济环境。
研究提示,为支持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福利政策要关注并惠及社会经济弱势群体。
此外,收入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并不能排除更复杂动态的可能性,例如双向或循环因果关系。
收入的提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反过来心理健康又可促进生产和经济保障。而收入的缩减会导致心理状况恶化,进而恶化的心理状况又会影响收入的稳定,形成恶性循环。
述评文章认为,这项研究为未来研究设计和公共政策提供了参考,特别是投资于收入保障,减轻贫困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的观念,有助于打破贫困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循环。
来源:
[1]Thomson RM, Igelström E, Purba AK, et al. How do income changes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for working-age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2 Jun;7(6):e515-e528.
[2] Shields-Zeeman L, Smit F. The impact of income on mental health.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2 Jun;7(6):e486-e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