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会议报道 | 云集泉城,线上线下联动——2022 BOC暨BOA大会盛大开幕!

2022-07-01 23:28:48来源:csco阅读:16次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7月1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2China在泉城济南盛大召开。会议中将对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精华内容进行解读、点评,同时重点介绍解读CSCO评选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和国内肿瘤领域专家在国际大会报告的临床研究进展,让中国卓越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在BOC的舞台上交流分享。

开幕式


▲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主持开幕式



▲CSCO候任理事长、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发表致辞


于金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是建党101周年,同时也是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在济南隆重召开。历届BOA/BOC会议都是CSCO的品牌性会议,对提高我国肿瘤临床诊疗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得青年人才者得未来,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多位新生代的中青年医生介绍ASCO最新进展,并请著名专家进行点评。我们要把希望寄托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本次大会的安排将促进青年学者的进步,促进临床和转化研究,进一步贴近国际前沿,提升学科发展。希望各位专家借此盛会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共话未来。借助CSCO搭建的这一平台,共同推动我国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实现新的跨越。


▲CSCO理事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徐瑞华教授发表致辞


徐瑞华教授在致辞中说道,2022年的BOC/BOA大会是特殊的,新冠疫情让我们倍加珍惜线下交流的机会。回顾过去的一年,虽有种种的坎坷艰难,但我国肿瘤学工作者从未停下攀登的脚步,信息的发展,技术的发达为科学研究带来更为广阔的天地,哪个国家能够在科研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就拥有了自主权和发言权。2022年的ASCO年会应该会被我们中国学者记住,今年共有18项中国的研究入选ASCO年会口头报告,内容涵盖广泛,充分说明了我国肿瘤领域学术研究百花齐放、朝气蓬勃。本次大会将精选出ASCO年会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学术论文,进行集中的分析汇报,为所有想深入了解ASCO精彩内容的肿瘤工作者提供简单便捷的平台。不仅如此,会议还将选取CSCO评选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和国内肿瘤领域专家在国际大会报告的临床研究进展要点进行分析解读。CSCO成立于1997年,即将迎来25周年,在这20余年的不断成长中,CSCO坚守初心,始终遵循团结、协作、务实的根本宗旨,坚持学术、公益、奉献的指导原则,以服务、协调、引导为工作理念,致力于提高国内肿瘤学临床水平,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培养新一代青年学者,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响彻世界。相信BOC/BOA大会在CSCO的大力支持下,也定会不负众望,再接再厉,为我国肿瘤领域医务工作者带来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ASCO主席、耶鲁大学癌症中心主任Eric P. Winer教授发来祝贺视频


Eric P. Winer教授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共同努力与互相学习,才能改善全球范围的癌症防治水平。Eric P. Winer教授表示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的癌症防治,特别是乳腺癌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会场撷英


本次大会共设12个专场,首日聚焦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场、头颈肿瘤专场、泌尿系统肿瘤专场、乳腺癌专场、妇科肿瘤专场。现将今日各专场的学术报告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场血液系统肿瘤专场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共同主持。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


贡铁军教授通过两项研究“NDMM中RVd±ASCT与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至进展的3期DEMINATION研究”、“ATLAS: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移植后,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S来那度胺的3期随机试验”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的最新进展及全程化管理。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


刘卫平教授分享了今年在ASCO大会中淋巴瘤领域的两个重磅研究,分别为:伊布替尼或安慰剂联合苯达莫斯汀-利妥昔单抗序贯利妥昔单抗维持作为老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一线治疗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SHINE研究的初步结果、固定周期(FD)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II期CAPTIVATE研究FD队列的3年随访结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


宋玉琴教授针对上述四项研究进行了深入点评,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相关治疗做出总结。


头颈肿瘤专场


头颈肿瘤专场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共同主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磊教授


刘磊教授针对本次ASCO年会中摘要号6004和6005两项研究做了精彩讲解,ConCERT研究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顺铂每周一次不劣于每3周一次,且耐受性更好,中断、住院和毒性更少,目前应视为标准根治性治疗手段;阿伐索帕锰(AVA)90mg是第一个在统计学意义上和临床上降低SOM的药物。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


张力教授对ASCO年会上摘要号384950的研究进行了分享,RATIONALE-309研究的最新分析表明,替雷利珠单抗+化疗可能成为R/M NP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唐玲珑教授


唐玲珑教授围绕低危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对比同期放化疗随机,非劣,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进行阐述,她提到对于低危鼻咽癌患者,单纯调强治疗是一项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艳教授

孙艳教授对摘要号6001和6002这两项研究进行了精彩分享,她指出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数据;低危III期且化疗敏感的鼻咽癌患者,接受降剂量放疗(60Gy)后的生存预后良好(2年PFS: 95%),且治疗相关急慢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血浆EBV DNA水平和诱导化疗疗效可用于筛选接受降剂量放疗的适宜人群,但该研究结果亟待III期临床试验验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


杨坤禹教授在点评中提到,鼻咽癌治疗方向为减毒增效;鼻咽癌临床试验设计关键是强调风险分层,筛选合适人群;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顺铂目前不可替代,每周方案治疗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减少头颈部肿瘤放疗带来的近期/远期毒副反应将是未来研究热点之一。


泌尿系统肿瘤专场


泌尿系统肿瘤专场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共同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守臻教授


陈守臻教授针对本次ASCO年会上摘要号5005、5000和5006这三项研究进行了分享,其中CHART研究结果显示,SHR3680联合ADT可作为mHSPC的标准治疗方法;Therap数据支持选择177Lu-PSMA-617而不是卡巴他赛来治疗多西他赛和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后进展的PSMA阳性mCRPC 患者,177Lu-PSMA-617的PSA有效率更高、PFS 获益更大、生存质量获益更多、安全性更高且给药日程更受患者青睐,它的生存获益和卡巴他赛类似。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虞巍教授


虞巍教授针对ASCO年会中摘要号为LBA4500、4513和4516这三项研究进行了分享,其中,依维莫司辅助治疗改善了肾癌术后患者的RFS,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FS2的探索性分析结果支持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用于晚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的长期获益;EV与常规化疗相比,继续显示出重要且持续的生存获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勇教授


杨勇教授在专家评述中对比了TheraP 与Vision研究,并且提出了目前mHSPC临床试验的难题与困惑,对前列腺癌领域的疑难进行高度总结,同时从肾癌领域的研究入手,进行了精辟的总结。


乳腺癌专场1


乳腺癌专场1由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共同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左)、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右)



▲天津市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


郝春芳教授介绍了今年ASCO年会中摘要号为507、LBA1004和1005的三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骨保护、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跨线、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AKT抑制剂精准突破。


▲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


针对郝春芳教授介绍的三项研究,王晓稼教授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点评。


乳腺癌专场2


乳腺癌专场2由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安徽省肿瘤医院潘跃银教授共同主持。

▲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中)、安徽省肿瘤医院潘跃银教授(右)



▲解放军总医院王涛教授


王涛教授在本次会议中主要围绕ADC药物治疗MBC进展,分享了摘要号为LBA3和LBA1001的两项研究,分别为DESTINY-Breast04研究和TROPiCS-02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


王树森教授围绕上述ADC药物治疗相关研究进行深入评述,讲解了ADC类药物从HER2阳性、三阴性到HR阳性以及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全覆盖、HER2低表达作为治疗分型地位的确立、HR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格局的变化、重视ADC类药物毒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妇科肿瘤专场


妇科肿瘤专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力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


李宁教授围绕2022ASCO年会中摘要号为LBA5500和5502的两项研究展开报告,其中,Rucaparib在一线维持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PFS,但总生存数据尚未成熟;晚期OCCC患者在铂类化疗中加入贝伐珠单抗可改善PFS和OS,但尚需进一步研究来验证此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光文教授


袁光文教授重点介绍了2022ASCO年会摘要号5509的研究,该研究为Dostarlimab治疗晚期/复发性dMMR/MSI-H以及pMMR型子宫内膜癌——GARNET研究。研究结果显示,Dostarlimab在dMMR/MSI-H/pMMR的晚期/复发性EC中均表现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云南省肿瘤医院杨宏英教授


杨宏英教授围绕上述研究对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解读,她提到,目前几乎所有的PARPi抑制剂均对HRD-疗效不满意,2022年ASCO更新:尼拉帕利单药 vs 尼拉帕利+贝伐单抗的一线联合维持大型3期前瞻性研究全球试验开展,值得期待。基因检测需进行更深入研究,不应满足于BRCA和HRD。

首日大会内容到此结束,7月2日将呈现黑色素瘤专场,食道癌、胃癌专场,结直肠癌专场,肝胆胰肿瘤专场,肺癌专场,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21,Current Standard Practice after ASCO 2022。CCMTV临床频道将陆续推出BOC/BOA 2022系列精彩节目,敬请关注!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