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9~11岁儿童每年该测一次血脂!中国共识

2022-07-04 10:42:4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0次

血脂异常并非成人专有。

首都儿科研究所米杰等1.5万人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0.3%。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5.0%,3.7%LDL-C升高。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较2004年已增加近3 倍。

为近一步提高我国儿童血脂异常的筛查与诊治,近期国内专家发布了《儿童脂质异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2022)》。

共识建议对9~11岁儿童进行常规血脂筛查,每年监测血脂1次。

建议:LDL‑C临界值为 2.84 ~3.36 mmol/L,≥3.36 mmol/L为高值;

HDL-C临界值为 1.03 ~ 1.16 mmol/L,<1.03 mmol/L 为低值。

9 岁及以下儿童甘油三酯临界值为0.84~1.12 mmol/L,≥1.12 mmol/L 为高值;

10岁及以上儿童甘油三酯临界值为 1.01 ~ 1.46 mmol/L,≥1.46 mmol/L为高值。

建议对 2~8岁和 12~16岁的儿童在出现以下高危因素时进行血脂筛查,包括: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65岁或男性<55岁有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冠状动脉搭桥术、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猝 死;

2)父母有总胆固醇≥6.21 mmol/L(240 mg/dl)或已知的脂质异常血症病史;

3)患儿有皮肤黄瘤或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4)患儿有糖尿病、高血压,体质指数≥P95(2~8 岁)或 P85(12~16 岁)或有吸烟行为;

5)患儿有1个中危或高危条件,中危条件包括冠状动脉瘤已消退的川崎病、慢性全身炎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川崎病合并退化性冠状动脉瘤、肾病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高危条件包括1和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病和肾移植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川崎病目前伴有冠状动脉瘤。

6~12个月复查血脂1次。

另外,一旦发现家族性胆固醇血症患儿,应尽可能开展针对患儿一级亲属的级联式筛查。

遗传性脂质异常血症

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相关的脂质异常血症通常 LDL‑C<3.62 mmol/L。

在排除继发性病因的前提下,若儿童的LDL‑C持续≥4.91 mmol/L或甘油三酯≥5.65 mmol/L应高度怀疑遗传性脂质异常血症。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检测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遗传性脂质异常血症。

1.家族性胆固醇血症

排除继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基础上,连续2次检测空腹LDL‑C≥4.91 mmol/L(190 mg/dl),或 LDL-C≥3.62 mmol/L(140 mg/dl)伴家族性胆固醇血症家族史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二级亲属)可临床诊断家族性胆固醇血症。

LDL-C≥12.93 mmol/L (500 mg/dl) 需考虑HoFH。

2.谷固醇血症

谷固醇血症(sitosterolemia)通常被称为植物固醇血症或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脂质代谢异常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黄褐瘤、动脉粥样硬化、早发性冠心病和关节炎等。

建议同时满足以下3条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

1)皮肤或腱黄瘤;

2)血谷固醇≥0.024 mmol/L(1 mg/dl);

3)排除FH和脑腱黄瘤病。

共识指出,一旦确诊脂质异常血症(尤其高胆固醇血症),需定期行心血管病变评估。

对于LDL‑C≥6.46 mmol/L和(或)甘油三酯≥5.65 mmol/L的中至重度脂质异常血症患儿,通常需饮食联合药物干预才能达到治疗目标,建议转诊至相关多学科团队联合诊治。

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脂质异常血症治疗的基础。

共识建议每天连续静坐时间不超过2 h和中高强度运动至少1 h,同时将体质指数控制在P85以下。

对于以LDL-C升高为主有致心血管病变风险的患儿,进行中高强度运动前需先完善心血管评估。

此外,对于任何类型的脂质异常血症患儿均需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

膳食干预,是最经济和安全的降脂方法。

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遗传性脂质异常血症:对于婴儿不建议用低脂饮食。

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遗传性脂质异常血症:严格的低脂饮食作为一线治疗手段,饮食干预以甘油三酯 <5.65 mmol/L(500 mg/dl)为目标。

谷固醇血症:应严格限制植物固醇的摄入,同时也需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多数患儿通过严格的膳食干预可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药物治疗

1.治疗指征

建议对于≥8岁患儿,在生活方式联合饮食干预6个月后,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启动药物治疗:

1)LDL‑C≥4.91 mmol/L;

2)LDL‑C≥4.14 mmol/L伴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3)LDL‑C≥3.36 mmol/L伴心血管病变或致病基因检测阳性。

对于6岁以上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复合杂合家族性胆固醇血症患儿,在遗传学确诊后即给予药物干预,在加量至最大可耐受剂量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脂,若 LDL‑C 较治疗前下降 25%,则认为治疗有效,对于疗效不佳者可考虑联合其他调脂药物或行脂蛋白分离术等。

尚缺乏谷固醇血症患儿用药指标,建议根据LDL‑C水平参照上述治疗指征。

2.治疗目标

对于家族性胆固醇血症患儿,治疗目标以降低LDL‑C 为主,建议药物干预至 LDL‑C<3.49 mmol/L)。

对于≥14岁合并糖尿病或早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患儿,推荐逐渐调整他汀类药物剂量至最大可耐受剂量或联合依折麦布以LDL‑C<2.48 mmol/L为治疗目标。

对于谷固醇血症患儿,建议LDL‑C治疗目标参照家族性胆固醇血症标准。

3.治疗药物

他汀类药物,目前是治疗家族性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

国外已有多种他汀类药物获批用于儿童,获批使用年龄、剂量及剂量调整时间见下:

1 他汀类药物参考国外获批情况和治疗剂量

关于他汀类药物治疗谷固醇血症的有效性临床证据不足。

对于单一他汀类药物治疗 LDL‑C 控制不达标时推荐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

对于FH患儿,建议在他汀类药物单用或联合依折麦布治疗仍不达标时,可加用胆汁酸螯合剂如消胆胺。

PCSK9抑制剂优洛尤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 12 岁以上的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

来源: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等.  儿童脂质异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2022) [J] . 中华儿科杂志, 2022, 60(7) : 633-639.  

[2]程红,肖培,侯冬青,等. 2017 年北京市6~16 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 中国循环杂志,2020, 35: 566-57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6.008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