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 13:45:15来源:医师报感染频道阅读:213次
呼吸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一呼一吸之间是生命的延续,而呼吸科医生则是这个生命门户的守门人。“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且和其他脏器联系密切,这就要求从事呼吸科的医生,不仅要了解呼吸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全盘意识和大内科的基础。”科技的进步一日千里,学科的变化悄然加速,我们特邀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又宁教授介绍近年来呼吸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进展。
点击观看视频
病毒进化的最可能倾向:转染性增强 毒性减弱
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变化和发展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刘教授分享了现有的关于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研究以及相关观点。刘教授表示,新冠病毒从德尔塔变异株开始,较原始毒株有了明显区别。一方面是免疫逃逸能力大大增强,以前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仍会发生变异株的感染,接种现有疫苗不能彻底预防。“在德尔塔以前,如果来得及全民接种疫苗,全民免疫仍可实现,但因全世界70亿人口,病毒变异又太快,自德尔塔毒株出现后,单靠人工免疫在人口众多的大国是不可能达到全民免疫了。”另一方面,德尔塔变异株感染后的病情也相对加重,但未获得一致结论。
“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德尔塔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传播能力也增强了,但同时比较明确的是致病能力下降,即患者病情更轻,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减少。”刘教授表示,对于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奥密克戎BA.4和BA.5,多认为其免疫逃逸能力进一步增强,传播能力明显增长。
“最近,很多人被奥密克戎BA.4和BA.5的R0=18吓到了,但事实上因为我们现在大多都打过疫苗或者感染过过其他的毒株,都有一定的免疫能力,所以这个R0值并没有实际价值。至于病情轻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可以认为跟原来的毒株没有变化。至于BA.2.75,因时间太短,例数太少,仅知道它起源于印度,担心其传染性有一定的加强,希望致病能力是逐渐减弱的,最后可能成为地方性病毒传染病。”刘教授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大,也符合病毒进化的一个普遍规律。“如果病毒进化把宿主全杀死了,它自己也就没命了,所以病毒对自己有利的策略往往是传染性增加,而病情减轻,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繁殖。”
飞速发展中的呼吸医学
“呼吸系统感染是呼吸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真正治愈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抗感染也是呼吸科医生的专长之一。可以说,如果呼吸科医生不会治肺炎,就是治不好病的医生。”刘教授介绍了呼吸系统感染相关进展。他认为最大的进展在于感染病原检测,一些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快速病原诊断,早期、精准地指导临床用药。如解立新主任牵头的M-ROSE床旁诊断系统,在早期目标性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也使一些少见的特殊病原体、通过涂片和培养方法往往找不到的病原体得以检出。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敏感导致环境微生物也能被检出,如何精准判定还需要临床跟医技科室协作。
肺癌的治疗近年来有较为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腺癌有了很多靶向药物的推进。总的趋势是效果越来越好,副作用越来越小,但耐药问题有待克服。此外,如何进一步把一些微小的肺癌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提高5年生存率,应该作为未来的重点。
呼吸慢病方面,支气管哮喘和COPD两大类疾病的发病率都很高,COPD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接近10%。这两类疾病的治疗进步都在于吸入药物的发展,支气管哮喘能完全控制,COPD相对于支气管哮喘来说治疗更困难。“遗憾的是,这两类呼吸慢病到目前为止都不能根治,因此,其重点应该放在预防。”刘教授表示,要关注吸烟、空气污染、室内/厨房空气污染等危险因素。
此外,一些如肺纤维化、肺栓塞等也是目前临床专注的重点。“近年来,肺栓塞诊疗上有一定的进步,但肺纤维化进步不大,目前有一些中医药方面的探索。”
刘教授认为,医学正从宏观逐渐走向微观,但不能钻到微观的牛角尖里不出来,应该结合人是一个统一的机体,各脏器间都有联系,有一个全局的观念,了解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不要盲目地跟着实验室报告走,做一个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呼吸科医生。
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呼吸知识盛宴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疾病高峰论坛已走过第17个年头,有悠久的历史且深受广大呼吸相关领域医生们的喜爱。受喜爱的原因之一便是其中的分会场实习环节。“分会场实习可以说是我们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开创的。”刘教授自豪地介绍了其中的渊源。
早在1984年,我国的呼吸机很少,进口呼吸机约有3/4是在解放军总医院,只有解放军总医院有操作高精度复杂呼吸机的经验。因此,刘教授团队也自然地承担起了培训呼吸机使用的重任。第一本书机械通气的书籍也出自刘教授团队之手,成为了很多国内呼吸科医生机械通气的启蒙教材。“我们从那时候起就开始重视办学习班,手把手教学呼吸机的使用、调节、故障检测等,办了好多届全国的学习班,很受欢迎。学习班、手把手实践的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不光有机械通气,还有好多技术,如EBUS、支气管镜、M-ROSE标本采集等。我觉得这个方式很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以及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
专家简介
刘又宁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技术一级,文职特级
解放军呼吸病研究所原所长
解放军总医院内科教研室原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名誉会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院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二届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
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共中央组织部直接联系专家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