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 22:59:2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1次
一位30岁男子,平素体健,也无心原性猝死家族史,一天清晨,在刷牙时突发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持续约 5 min 转醒。
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提示Ⅰ、Ⅱ、Ⅲ、aVF、V4~V6 导联J点抬高伴ST段弓背向下抬高。于急诊室再次突发意识丧失,提示心室颤动,遂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复查心电图可见成对室性早搏。
患者当日转至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复查心电图提示心率增快后 J 波消失,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未见异常。
查体无阳性发现;超声心动图及颅脑 CT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D-二聚体、生化检验未见明显异常。
住院期间复查心电图仍提示早期复极,最终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建议行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心原性猝死。
据介绍,过去一度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良性病变,随着认识的加深,这一观念随之改变。
2015 年 J 波综合征专家上海共识将J波心电图的早期复极改变定义为显著的J 波或J点抬高,或者QRS终末部分有切迹或顿挫,可伴有、也可不伴ST段的抬高。
Antzelevitch 等根据 J 波在心电图出现的导联将早期复极分成 3 型(1 型:Ⅰ、V4~V6 导联;2 型:Ⅱ、Ⅲ、aVF 导联;3 型:Ⅰ、V4~V6、Ⅱ、Ⅲ、aVF 导联 ),并提出三种类型中 3 型风险最高且可能发生电风暴。
而当前这位患者即为典型3型早期复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有调查显示,如果父母中一方或双方心电图呈早期复极表现,其后代早期复极的发生率是父母无早期复极人群的2.5倍。
目前已发现有 6 种突变的基因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相关,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注意询问有无晕厥史、猝死家族史或室性心律失常病史。
治疗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目的,在于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ICD植入。
有研究发现,对特发性心室颤动伴下侧壁早期复极者,急性期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慢性期应用奎尼丁能有效控制早期复极综合征相关的心室颤动发作,而 β 受体阻滞剂、利多卡因、美西律、维拉帕米均无效。
ICD 是目前唯一可有效预防早期复极综合征高危患者心原性猝死的治疗措施,但需注意运动量大的年轻患者更易发生不适当放电及导线故障等并发症。
来源:孙延黄,周红娜. 早期复极综合征相关心室颤动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6): 650-651.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06.014.【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