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解立新教授:“顶天立地”,呼吸诊疗创新探索与扎实临床技能两不误

2022-08-01 09:43:18来源:医师报感染频道阅读:196次

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对于临床医学,尤其是呼吸病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也推动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同样在2020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成立,新的学科体系带来了哪些挑战,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在第十七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之际,《医师报》邀请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解立新教授介绍呼吸学科前沿和高峰论坛亮点。

 

科技日新月异

推动呼吸学科快速发展

 

“新冠疫情的发生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疫情的发生发展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快速迭代与进步。”解教授介绍,近年来在呼吸领域中,感染病原学的早期诊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动态预警和对肺损伤机制的研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基于5G的远程会诊系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

 

快速诊断尤其是二代和三代NGS在这次新冠疫情的诊疗和防控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19年底武汉疫情刚出现时,国内几家公司先后发现了新型的冠状病毒,也是我国在全球率先发现报道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说mNGS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推进和成熟对未知病原体的诊断,包括对一些既往认为少见的致病原,如鹦鹉热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肺孢子菌等都有更好的检出,颠覆了对很多感染性疾病的传统认知。“我们团队也在打造基于我们原研的M-ROSE,即智能化致病原形态学快速诊断结合快速核酸检测和三代+测序,打造床旁病原学快速诊断闭环,真正做到早期精准诊断、动态评估和个体化治疗,解决床旁病原学快速诊断的盲区问题。”

 

“针对ARDS救治,最大的难点就是肺损伤和组织修复,如部分新冠感染重症患者肺的改变表现为不可逆性损伤状态,如果不进行肺移植,患者只能等待死亡。实际上呼吸科的很多病,如肺纤维化、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都表现为肺实质结构性不可逆损伤,这种结构性损伤为什么不能有效修复,导致肺的不可逆性改变?”解教授表示,通过这次新冠疫情,医学界对肺损伤、修复和再生的研究明显加快。尤其是2021年以来,国际顶级杂志《Cell》《Nature》《Science》等发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对肺泡的组织修复能力,从肺泡2型上皮细胞(干细胞)向1型上皮细胞转化中,中间态及成纤维细胞大量增长的机制不断探索。“我们团队近些年来也开始专注于该领域的研究,期望通过与基础领域团队合作,在肺修复和再生领域有所作为。”

 

“目前认为,组织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双干联合应用有可能是未来肺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方向,如何动员机体本身的内源性干细胞以及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如基底细胞、2型上皮细胞等,促进其活化并定向转化是值得探索的方向。相信未来3~5年,肺损伤组织修复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突破。”

 

解教授表示,近10年来,人工智能取得了快速发展,而此次新冠疫情也促使我们在人员无法亲自到位的情况下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去代替人解决问题。“我们团队开展的M-ROSE就是用人工智能自动判断病原学是感染还是定值、标本是否合格、什么病原体感染等,已经体现出其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现在也在通过ICU大数据建立ICU智能预警系统,都是有赖于技术的不断进步。”此外,5G信息技术毫秒级的延迟,大数据无缝隙传输,第一次实现了无距离感,让远程尖端智能手术成为可能。本次高峰论坛的所有线上直播均是利用5G技术进行实时转播。

 

全军胸部疾病从基础到临床

全方位的卫勤保障基地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是军队卫生系统改革后解放军总医院21个学部之一,是全国唯一的包含呼吸内科、ICU、胸外科、血管介入室,内外一体的大胸科学科体系。解教授介绍,自2020年4月建立以来,学部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如今的走在解放军总医院21个学部的前列,为学部制树立了典型。目前学部在第八医学中心展开了200张床位,联合其他中心的呼吸科展开床位已接近500张,正朝着800张床位的规模迈进。

 

在两年多时间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开展了很多新技术、新业务。如学部基地已经展开了呼吸危重症、感染、介入肺脏病、肺部肿瘤诊疗、结构性肺病、肺损伤与康复、胸外、血管介入等12个亚专科,构建了大胸科格局;常态化肺移植填补了军队肺移植的空白;结合胸外胸内气道血管介入的综合优势,建立立体化的微创介入体系;打造了呼吸危重症感染早期快速诊断的闭环体系;构建了呼吸支持设备量化评估平台,能客观评估呼吁支持设备的优劣,为国产呼吸支持设备迭代和质量提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结合既往十几年免疫量化研究背景以及第八医学中心肾移植积累的免疫量化评估体系经验,强强联合建立强大的免疫量化评估体系,能第一时间评估免疫紊乱情况,进行精准免疫调节治疗;基于5G平台搭建了总医院21个学部内部、驻京部队呼吸科以及医联体远程医疗查房、教学、会诊平台。可以说,学部从临床、科研、教学全方位地向前发展。

 

“学部制是一个新生体系,未来怎么走,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前行。”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解教授对学部的发展有其清晰的定位和规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是全军的胸科疾病卫生保障基地、全军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基地,同时也是全军领先乃至国内一流的学科团队。我们要继续借助学部现有的规模优势,继续建立结构性肺病、间质性肺病、肺损伤修复、血管介入、微创介入等新兴亚专科,提升亚专科的临床和科研能力,扎实功底、前沿创新,真正成为全军的胸部疾病从基础到临床全方位的卫勤保障基地。

 

“顶天立地”的会议模式广受欢迎

 

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已走过17个年头,今年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成立后举办的第二次呼吸疾病高峰论坛。解教授介绍,相比往年,今年的会议内容更为丰富,特色鲜明,可以归结为“顶天立地”。“立地”为先,即从周二到周五有很多学习班,如个体化的呼吸支持、M-ROSE、营养学习班,介入学习班等,以小班形式进行手把手互动教课,确保参会代表在短时间内一定程度掌握技术,在内容上结合临床需求的技术和难点热点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落地临床。这些学习班非常接地气,也非常受大家欢迎,在没有公开宣传的基础上,短时间内基本名额报满。未来也计划将这种手把手的学习模式作为常态化的继续学习模式进行推广,为临床的切实需要服务。“顶天”指的是周六周日的前沿进展。会议邀请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就各自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会议探讨,展现出学术会议的高度。

 

此外,解教授表示,近年来继续教育培训越来越受重视。因此,高峰论坛在全国率先建立继续教育板块,结合在国内开展的呼吸专科医师(PCCM)规范化培训考核的特点,邀请一些已经通过考试的在培老师和学员共同讨论,希望将PCCM专科医生培训板块打造成指导专科医生培训和职业提升发展的继续教育基地。

 

专家简介

 

解立新 教授

 

解立新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方向:呼吸危重症、感染、呼吸康复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全国委员兼呼吸治疗学组组长,危重症学组顾问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灾难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呼吸医师协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呼吸医学装备分会副主委

牵头获得国家科技部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重大/重点课题等资助,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 累计影响因子500余分,h-index: 30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部队顶尖人才培养对象等奖励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